父母年老不快樂、鬧脾氣...原來可能是你的一句「為你好」害的!熟齡子女和父母的4種關係,丁菱娟:「這種」最要注意
「等一下出去記得戴口罩,搭計程車不要搭公車比較安全。」
「妳回來之後洗手了嗎?沒有的話洗完手再來吃東西。」
「妳別老是在人家面前說我在哪裡上班,我想低調一點好嗎?」
前面這些情境和語氣你會不會覺得應該是媽媽對小孩講的話?但,相反的,這卻是長大後的子女對媽媽說的話。我身邊有很多的女性朋友們都跟我表示,子女長大之後,就開始回來管她們了。
當孩子大了父母漸老 照顧者角色逐漸互換
是的,曾幾何時照顧的角色從母親回到子女的身上,此時長大後的子女也急於宣示自己長大了,有能力照顧人,另一方面他們也想回饋父母,以表達自己的愛。剛開始為人父母可能不適應,覺得怎麼突然被照顧了?
前一陣子我去油畫班,看到一些同學好幾個月沒來上課的同學現身了,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小孩不讓媽媽出門,說疫情期間太危險,必須要等疫情稍緩後才肯放行,還跟媽媽說「想吃什麼我帶回家,反正不要出門就對了。」
我聽了笑笑跟同學說,「這不是軟禁嗎?沒想到你們這麼聽話」。同學臉上掩不住的得意卻又無奈地說,「沒辦法,現在小孩管得緊……他們也是為我好。」
理解子女限制她們都是出於愛,耳提面命地要他們戴口罩,勤洗手,少進公共場所,她們儘管嘴裡說「好煩哦」,但臉上卻露出了淺淺的微笑。父母開始受到了子女的關心,其實是開心的。
老人脾氣變拗 也可能是在生自己的氣
的確,我們慢慢變老了,當需要依賴父母的小孩漸漸長大,出社會後學會獨立、自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此時角色開始互換,他們想扮演照顧者的角色,用這種方式來關心父母,表達自己的愛。原本弱勢的一方慢慢變強勢,強勢的一方漸漸弱去,這種權力責任消長之間,關係也微妙地產生變化。
我心裡想,享受第三人生自由慣了,倘若小孩要這樣管我,我可能受不了。但是當我老到有一天行動不便,身體也弱了之後,恐怕我也強勢不起來,那時能施展的只剩脾氣,難怪有些老人脾氣越來越拗,應該也是因為身不由己、事事依賴子女,在生自己的氣吧。
母親走了之後,爸爸個性變得越來越依賴,而今將近90歲了,就回到跟小孩一樣需要人陪、需要人哄,而他也越來越任性地想怎樣就怎樣,隨自己的喜好表達情緒,就是不想我們管他太多。
還好我們幾個姊妹久了之後也找到跟他和平共處的方式,盡量順著他、不唸他,頂多跟他鬥鬥嘴,讓他知道我們關心他,但絕對不惹他生氣,這樣的關係我們都很珍惜。
我們都沒老過 照顧年邁父母別太強勢
所以角色的互換所帶來的新關係,也要看父母孩子女之間的個性和關係而定。第一種兩者都弱勢,可能就比較相安無事;第二種兩者都是強勢者,那就難免會產生摩擦,難以相處,關係必然緊張;第三種父母強勢,子女弱勢的話,子女就比較會辛苦些按照父母的意思來照顧他們。
最需要注意的是,當強勢的子女對上弱勢的父母,子女很容易自行規劃父母的起居生活,讓父母依循自己的方式而生活著,卻可能不是父母的意願,父母不見得快樂但也只好無奈地接受。
因此子女一定要克制,當父母老後不要對他們太強勢,因為父母身體一定是越來越弱,他們已經沒有能力阻擋子女的決定,他們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我們都沒有老過,所以不懂父母這個年紀的挫折,所以我們沒有權利用我們現在的立場去決定他們生活的方式,縱使是以為是為他們好。
本文原刊載於全國最大熟齡媒體50+(https://50plus.cwgv.com.tw/)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50+ FiftyPlus
查看全部50+ FiftyPlus
作為「會照顧父母的最後一代,不寄望子女照顧的第一代」,未來的幸福,要靠自己有意識地規劃!
打破台灣社會討論「熟齡」的刻板印象,提供國內外真實案例在人生下半場、各種還不錯的「活法」---讓我們一起務實但不無趣地奔向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