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不可輕忽 嚴重恐導致失明 視力模糊、物體變形、色覺異常,當心是黃斑部病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五十五歲以上族群,台灣發生率約一○%,年齡越大,發生率也會增加,抽菸、高血壓、家族史及暴露強光下也容易導致病變。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亞太視網膜醫學會會長賴旗俊指出,老化是黃斑部病變最重要因子,台灣於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二○%,黃斑部病變將大幅影響民眾健康,衝擊社會經濟與醫療。透過早期發現與及早治療,能降低黃斑部病變造成的失明風險。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兩種
二○二二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報告指出,視力喪失僅次於貧血與聽力喪失,為全球第三大健康損害,又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影響視力主因之一。
黃斑部位於眼球正後方的視網膜中心,是最重要的視覺中心。如果黃斑部產生病變,會嚴重影響視力。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包含:視力衰退、視野所見物體出現扭曲、變形或對顏色感受有異常,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失明。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一般而言,約九成病人屬於乾性、一成為濕性,以濕性病變造成失明的機率高。乾性黃斑部病變為黃斑部區域出現一塊塊的隱結,嚴重會慢慢產生大面積的地圖狀萎縮。濕性黃斑部病變則是因組織老化、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因血管脆弱容易出血、滲漏造成黃斑水腫,進而破壞感光細胞而影響視力。
積極治療可延緩惡化
診間常被問到「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會好嗎?」、「要治療多久?」這些問題因個案狀況而異。乾性黃斑部病變多以追蹤觀察,但有一○%可能會惡化成濕性,一旦為濕性黃斑部病變則須積極治療。治療方式會從眼球施打內皮血管生長因子抑制劑為主,透過單株抗體減少血管新生、發炎及滲漏。
目前治療方式,大部分分成前期起始治療及之後的維持治療。前期三個月每月一次,觀察對藥物的反應後,後期維持治療調整為兩到四個月施打一次,依據病人狀況持續療程。若醫師評估有施打需求,符合一定條件下可獲得健保給付,一眼至多十四劑。
據統計,濕性黃斑部病變經過治療後,有四成視力可以進步,四成可以維持視力不惡化,但不幸還是約有兩成病人視力會慢慢退化。此時會啟動二線治療,包含光動力療法(PDT)、雷射治療等。此外,若黃斑部出血面積過大,也會採取手術治療先清除出血,再進行後續注射治療。
只要透過積極治療,大部分病人都能夠延緩惡化,維持生活自主能力與品質。在臨床上曾有一名八十多歲的病人,平常開小攤販賺錢、獨自撫養孫子。年輕時的他就已經一眼看不見,有天工作突然發現算錢時,看鈔票顏色有異狀,算錢常算錯。就診後確認另一眼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申請健保治療。所幸對藥物反應佳,治療後可以再回去工作,如未治療而失明,他及孫子就需要別人照顧,生活也會相當辛苦。
平日自我保健方式
早期發現及治療對於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十分重要。平常在家可以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自我檢查。由於人的左右眼就與左右手一樣,會有習慣使用的一邊,稱作「主視眼」,若非主視眼有狀況,不一定能及時發現。透過遮住一眼看,才能夠及早察覺。
檢測工具可以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輔助,或可看方格地磚、圍棋盤等。若發現視力中心模糊、看東西變形、顏色偏淡,閱讀困難等,就要當心是黃斑部病變,應儘速就醫。
若是有上述提到的高危險族群,或有黃斑部病變的家族史,須特別留意。其中抽菸會提高兩到三倍的罹患風險,應及早戒菸並控制高血壓。強光直射會傷害黃斑部,外出時應配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直射眼球。除自我檢查外,建議四十歲後定期至眼科用專業儀器檢查,有助早期發現眼睛異常。
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黃斑部病變需要長期的追蹤與治療。目前台灣與全球治療標準皆類似,建議民眾找尋可信賴、能放心的眼科專科醫師,遵循醫囑並長期配合治療。切勿因治療麻煩或害怕施打針劑而中斷治療,一旦沒有治療或中斷治療造成嚴重出血或水腫,視力將無可挽回,對於自己的生活品質、家庭與社會都會是很大負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控制黃斑部病變的不二法門。
值班醫師 賴旗俊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黃斑部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眼科研究員
現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亞太視網膜醫學會會長、長庚大學眼科部教授
保護黃斑部3大建議:
1.吃葉黃素有效嗎?
不一定。目前科學研究僅發現,針對末期的黃斑部病變,葉黃素可能有部分保護作用,輕度黃斑部病變與正常人則目前未有相關臨床研究證實具預防功效。
2.葉黃素如何補充?
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是組成視網膜與黃斑部的重要物質,具抗氧化作用,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透過食物補充。
3.吃什麼能補充葉黃素?
天然食物如菠菜、綠花椰菜、豌豆、玉米、蛋黃中都含有豐富葉黃素,一天攝取一個沙拉碗的蔬菜,或是一顆雞蛋,就能達到建議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