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愛逛醫院」的人嗎?醫師治不好的就是這種人!精神科醫師:「這樣做」別怪醫師幫你「退掛號」
不吃藥、不溝通,一堆子不舒服 - 「我可以幫您退掛號嗎?」
可以不要再戴口罩了吧?對精神科醫師來說,一來診所裡沒有流感的病人(有的話請自行戴口罩),二來跟病人基本上也都能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讓我們看不到病人的喜怒哀樂,這其實是很大的困擾,尤其加上有那種戴鴨舌帽的。更慘的是,有些老年人、憂鬱症病人講話很小聲,根本聽不太清楚。
還有一件很慘的事,我認不得病人,因為帶著個大罩子,很難記得,跟認出病人長相。
「你好,上次的藥吃得怎麼樣?有幫忙嗎?」
我大概記得這是病人第二次的看診,當她在支支吾吾的時候,我看了一下電腦的紀錄。天啊!上次是兩個多月以前,而這兩個月她又看了好多科別的醫師,甚麼神經科、腸胃科、家醫科…
「醫師,我跟你講實話,上次的藥我一顆都沒有吃。」
「那你今天來看我是為了?」
其實對於這種因為廣泛性焦慮症,造成諸多自律神經失調、到處不舒服,又過度擔心的病人來說(請看:這裡痛、那裡痛,到處看醫生都沒用…精神科醫師:別讓神經放大疼痛,你該這樣做),根據國外的研究,他們浪費最多的醫療資源。而且往往非得到別科醫師都幫不上忙的時候,才會找上精神科醫師。
這時開始聽她講一堆的症狀,甚麼嘴巴乾啦!一天喝250CC的水6杯,都沒有上小號跟大號;乾眼症,眼科醫師說角膜有點受損,約好幾天後做檢查。
「你知道我是精神科醫師對嗎?我都說過了,你的那些症狀都可以用焦慮症解釋,但是藥呢你一顆都沒吃,這是?」
「醫師,可是眼科醫師說我角膜有受損,這不是焦慮症造成的吧?而且我平常都沒有上小號?」
「角膜受損眼睛會痛,會嗎?」
「會啊!」
「那就好好去檢查,可以口罩拉下來嗎?需要看一下你的嘴唇。」
嘴唇是乾的,手腳也沒水腫,戴著口罩的病人,連脫水醫師都不一定知道。
「你確定都沒有小便嗎?」病人很肯定的說沒有,說她只是一直嘴巴乾,一直都沒小便。尿不出來?該不是腎壞了吧?其他醫師應該直接讓他住院檢查吧?可是抽血檢驗都正常?
「這麼熱的天,一天汗水蒸發可能有1000CC以上,是不是水要多喝點?」「可是你講了一堆不舒服,然後上次開的藥一顆都沒吃,請問我能幫你做甚麼?」
精神科醫師只能開藥跟心理治療,甚麼檢查先花個一萬,幾千元的自費藥品 (維他命、銀杏),一次療程兩萬的自律神經療法我不會。一次療程十多萬,還要外加心理治療療程的經顱磁刺激,我相信只對嚴重憂鬱有幫助。
「………」又是一堆子的症狀跟治療過程,結論是都沒幫助,她很難過。
「您可以退掛號嗎?不收錢。我講的您都不聽,也不願意吃藥,我又不是變魔術的,幫不上您的忙。」已經看了快半個小時,我的嘴巴也很乾了,錢不賺總可以吧?
「好啦!醫師我聽你的,回去吃藥看看。」
你知道嗎?精神科根據健保,頂多可以多收99元心理支持治療的費用,但支出的心力呢?要不是有助人的熱情,我看感冒、高血壓,多容易啊!99元?老實說連口水費用都不夠,不要說燒腦的程度,還有負面情緒的承受。還常被健保局刁難,被其他科埋怨,視精神科醫師愛搶錢。
但更挫折的是,跟一些頑固、狐疑、開了藥回去又不吃,又抱怨一堆不愉快治療過程的病人,我們必須守住這一道防線。不然他們繼續逛醫院,繼續開了藥堆在家裡,繼續歧視精神科醫師。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因為想讓病人知道,當一個病人要學會傾聽醫師說甚麼,也要自我學習,更重要的是---
不要歧視精神疾病,醫師治不好「不相信醫師,連藥一顆都不吃的病人。」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