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人容易被騙?權威行為經濟學家從「蒼蠅效應」告訴你:最容易被詐騙不是老人,是「這類人」

蒼蠅效應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可歸結為:稍微瞭解某個主題的人,往往大幅高估了自己的專業程度,而部分原因是這些人會根據其他記憶過程較快做出決定,而此效應可能在社會的各階層發生。

自我保護與自我知識

你是否個性獨特,總會根據事實做出有意識又謹慎的選擇?或者你覺得選擇也是由演化、基因、形勢與環境造成的結果?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兩者的結合,比如音樂是由節奏、旋律、和聲及音色一起組成;同理,你的行為也是由生物學、文化、環境和性格所共同引發。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人們在面臨決定時,會衡量利弊以做出選擇,而現代行為經濟學家則根據人們實際做出的選擇描繪出一幅更細膩的圖像。沒錯,你的大腦會不斷預測並評估各種選項的優缺點。

然而,我們用來維繫這一切的「邏輯」卻與此不同,更加原始。在現代,不假思索採取行動可能會使你無法參與業務管理培訓計畫,可是在稀樹草原上,這卻救了你的老祖宗一命,所以今日你的體內才會繼續存在著衝動;能夠立即做出選擇,才能確保讓你的基因一直留存至今。

這種古老的衝動往往會跟現代生活的需求抵觸,例如仔細比較抵押貸款利率,小心選擇一個也許現在有點痛苦但三十年內就能得到快樂的方案。總而言之,認為自己能夠理性思考的人很可能搞錯了;不過:覺得自己善於交際、有愛心或依靠直覺的人大概也都誤解了。

重點並非人們「不理性」,而是你不能相信對自我的省思。我們就是沒有自以為的那麼瞭解自己。

自我高估的力量

想知道我們有多麼不瞭解自己,只要看我們有多麼高估自己就行了。一般的駕駛會認為自己的水準高於平均,雖然不太可能從數據上判斷,但顯然大家都會這麼想。這裡就牽涉到一個相當客觀的因素:你知道自己已經有多少年沒申請過理賠了,在像是直覺和務實這種無法計量的事情上,自我高估的狀況也很常出現。

大多數人認為自己的直覺很強,自己的觀點很實際。我們老是在高估自己。雖然這麼說可能會引起爭議,不過它也能幫助我們正確評估事物。自我高估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項要素。

然而,當自我高估導致人做出差勁的選擇,問題就大了。這種糟糕選擇有個著名的例子,發生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的匹茲堡。一個叫邁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人當天搶了兩家銀行,光是這件事就不算多明智的選擇了,結果這名搶匪竟然還選擇用檸檬汁「偽裝」自己。惠勒知道檸檬汁可以拿來當成隱形墨水(給孩子們的有趣小知識:加熱一陣子後它就會顯現了),於是他認為只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監視攝影機就照不到。

這件事啟發了心理學教授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及其學生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讓他們著手研究是什麼驅使人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也因此提出了一項受到熱烈討論的蒼蠅效應: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這種效應可歸結為:稍微瞭解某個主題的人,往往大幅高估了自己的專業程度,而部分原因是這些人會根據其他記憶過程較快做出決定。此效應可能在社會的各階層發生,建築工人覺得自己能夠把金融部門管理得更好,於是大言不慚地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高階主管確信自己能夠做好整修工作,結果在電視節目上大出洋相;時尚模特兒在經過幾個鐘頭的研究後就完全明白醫學出了什麼問題。

這種效應的有趣之處在於它也大大偏離了學習曲線。當你稍微認識某個主題,你就會開始明白自己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隨後,所有的知識都會引發藉口:這不一定適用、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沒辦法確定……結果:一個人要不是淹沒在細節裡,要不就是保持緘默再也無法反駁,讓我們先前提到那些信心十足但所知甚少的人大放厥詞。因此毫無戒心的脫口秀觀眾才會聽從肥皂劇演員對於永續能源轉型的看法,而那位演員甚至還堅信自己隨便的意見就跟科學委員會提出的建議一樣有價值。你真的會相信這種事嗎?意外的是,答案往往是會。

除此之外,高估自己的麻煩之處就在於直覺不會提醒你。畢竟直覺就是這種缺陷所產生的。這會讓我們容易上魔術師和騙子的當;你就是覺得自己看得出球藏在哪個杯子底下。不可思議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容易被詐騙,例如匯出大筆金額給虛構的網路情人,雖然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很有見識,但自我高估會讓他們以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會「因此」高於平均:像我這樣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分辨真偽。

所以這類詐騙才會被稱為信心遊戲;這種遊戲就是要利用你的(自)信心。最好的應對方式?不管發生什麼,千萬別認為你能破例贏得遊戲或是從某位奈及利亞王子那裡得到一大筆錢,至於有疑慮的時候,就去問問其他人的意見吧。我們通常不會像高估自己那樣高估彼此。

用於自我保護,而非自我知識

大腦經常捉弄你,而你可能會納悶原因。別擔心,你沒什麼問題。你的大腦經過演化,會提供你最有用的現實版本,這不一定是最正確的版本,大腦在做決定時,會指派一位新聞發言人(亦即「意識」的部分),向外部世界護航這些決定。

無論在任何社會,你都必須展現某些特點才能夠融入,適量的自信但又有足夠的謙遜,除了看起來可靠,還要根據你的年齡、身分、性別和文化,展現出一定程度的堅韌或關心他人的能力。

這類特徵很難長期偽裝:就算是最頂尖的演員也會偶爾跳脫角色。因此對大腦來說最聰明的方式,就是直接說服你心裡的新聞發言人相信你所設定的性格。這麼一來,其他人也才更有可能相信。* 這就是自我欺騙的力量。最危險的煽動政客和邪教領袖就是如此堅信自己的說法,才能夠去蠱惑其他人。

嚴格來說,這些原則也適用於你腦中的「小聲音」,也就是你的內心獨白。根據推論,這種現象是為了面對可能發生的對話而產生。如果你從共用的籃子裡拿了太多蘋果,你的大腦就會開始暖身,準備在可能隨之而來的討論中做出回應:「我工作太辛苦了所以很餓。」這種小聲音會逐漸演變成對於性格的完整描述,突顯出你的長處,並以正面角度展現你的缺點。然而這種演化上的解釋看似合理,卻很難證明。

可是我們確實很喜歡這種概念:人類所體驗到的自我,大概只是為了避開麻煩而演化出來的一種聰明伎倆。

不過有件事可以確定:你的意識不一定能完全察覺到大腦如何運作。請記住這一點,儘管現在你腦中的小聲音可能會說:我的上司、同事、母親或兄弟就是這樣,但我才不是。或許你不能完全相信那個小聲音,如果你需要協助,多做點冥想練習會很有用。

本文摘錄自《蒼蠅效應: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操控最複雜的人心?揭開潛意識引導的底層邏輯》,平安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蒼蠅效應: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操控最複雜的人心?揭開潛意識引導的底層邏輯
作者:伊娃.凡登布魯克, 提姆.登海爾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3/07/31

作者簡介
伊娃.凡登布魯克(Eva van den Broek)

行為經濟學家、人工智能領域學者。

擁有實驗經濟學與理論生物學的博士學位,目前在烏特勒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伊娃同時也是「荷蘭行為洞察基金會」(Behavioural Insights Nederland)的創立者,該組織藉由對行為科學的研究,改善荷蘭關於囚犯、企業家、學齡前兒童、學生與消費者的政策。她經常舉辦公開講座、研討會和演講,也常常在部落格和專欄發表文章。

提姆.登海爾(Tim den Heijer)

享譽全球的資深廣告人。

畢業於荷蘭萊頓大學,語言學碩士。為「B.R.A.I.N. Creatives」創意公司的共同創辦人。曾於廣告業擔任創意總監與文案寫手長達二十年。與世界許多知名品牌合作,在國際上獲得眾多獎項肯定。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