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點想睡、凌晨就醒...你的睡眠老化了嗎?避免失智、心血管疾病上門,醫7招,教你找回一夜好眠

睡眠非常重要,是身體修復及清除體內廢物的時段。一般人約需7~8小時的睡眠,但因人而異,有些人只需六小時,只要第二天起來精神飽滿,那就表示有足夠睡眠。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劉秀枝2024-05-02

為了大腦好,睡個聰明覺

近日追劇,劇中一位焦慮的男士,慎重地對隔天要幫他父親動肝臟手術的外科醫師說:「今晚請早點就寢,也切記滴酒不沾。」

這位家屬雖然唐突,但凸顯出對於「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的憂心。我回想起多年前聽一位醫師朋友聊到,他要接受腹部手術的當天早上,主刀醫師在手術前先跟他打招呼,不經意地說了句「我昨晚睡得好飽」,卻讓他大為安心。

睡眠剝奪是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品質不良,可以是急性或慢性。「急性睡眠剝奪」通常是指一到三天,且分為部分或完全兩種:部分是指晚上只睡幾個小時,完全則是整晚沒睡,且醒著的時間從24小時至72小時不等。醒著的時間愈長則症狀愈嚴重,開始常只是倦怠、想睡、不能專注、反應遲緩,接著工作出錯、開車易出意外,嚴重時可能出現視幻覺等。

整晚沒睡,相當於喝醉了!

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刊登於2021年4月《大腦》(Brain)期刊的一項研究,把罹患腦部疾病,需接受從腦脊髓液注射顯影劑檢查的病人,分為「試驗組」(7位,平均44歲)與「對照組」(17位,平均39歲)。「試驗組」施予睡眠剝奪24小時,「對照組」則正常睡眠。

所有病人在第二天接受顯影劑注射,並且每隔一段時間接受腦部磁振造影掃描──追蹤至48小時,發現睡眠剝奪組的大腦對顯影劑的清除,明顯比對照組慢,可見即使只熬夜一晚,對大腦也有顯著的影響。

很多人都有熬夜的經驗。曾聽過有大學生通宵不眠準備隔天的考試,卻在考試時睏得呼呼大睡。司機、飛行員與醫師等從業人員也不宜熬夜,因此住院醫師一定不會連續兩天值班,才不至於影響思慮與行醫。

幾年前,我開車等紅燈時,被一輛車子從後面猛撞,原來是後方駕駛因熬夜,開車時睡著了──像這樣整晚沒睡後,第二天開車的精神狀態與反應能力,相當於血液酒精濃度0.07%時的狀況,比台灣規定不能開車的酒精濃度0.03%還高出許多。

對於急性睡眠剝奪最好的治療,當然是睡覺補眠。但如果情況不允許,則可喝咖啡提神。

有次我趕著送出研究計畫,撰寫直至天明,之後開車去打高爾夫球。30個小時未眠,精神卻亢奮欣悅,還與坐在副駕駛座的朋友聊個不停。其實這是睡眠剝奪的「矛盾」或「逆向」作用(paradoxical effect)。真正的原因不明,可能是人腦的中腦邊緣系統分泌多巴胺的關係。
因此,曾有學者嘗試以睡眠剝奪來治療憂鬱症,但因效果短暫,而且長期的睡眠剝奪也可能導致憂鬱症,因此這種方法並不被採用。

睡眠不滿七小時,失智機率高三成

近十年來,不少醫學文獻指出長期睡眠剝奪,與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等有關,甚至是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例如一篇來自英國,發表於2021年4月《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論文,追蹤7959位參加者,在25年後,有521位診斷為失智症。經過統計分析,發現在50、60和70歲時,睡眠時間少於或等於六小時的受試者,失智症的發生率比睡眠七小時者高了30%。

除了流行病學數據,另一個睡眠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證據,來自2012年才被證實的大腦「神經膠細胞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

人腦所產生的蛋白質等廢物或毒物,比如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類澱粉」與「tau蛋白」,約有60%經由腦脊髓液,以及神經膠細胞與小血管壁所形成的類淋巴系統的管腔,經由腦膜的淋巴系統,注入血流後,排出體外。

而這個「清道夫系統」主要是在睡眠時運作,尤其在深層睡眠時最活躍,因此睡眠實在非常重要。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