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性注意》大小眼、四肢無力...你可能是「重症肌無力」!壓力竟是誘發因子,初期4症狀要小心

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症狀,重症肌無力會好嗎,重症肌無力眼睛,重症肌無力治療

重症肌無力發病初期主要影響眼睛肌肉,有9成患者會出現「眼肌型」症狀,如:大小眼、眼皮下垂等。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4-06-03

重症肌無力是什麼?
重症肌無力症狀
重症肌無力與肌少症有何不同?
重症肌無力怎麼診斷?
重症肌無力會好嗎?治療方法

{DS}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是因為免疫系統不當攻擊正常器官所致的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以20~30歲女性、50歲以上男性為發病年齡兩大高峰。因應每年6月是世界肌無力症關懷月,重症肌無力與肌少症有關係嗎?症狀有哪些?怎麼治療?會好嗎?以下整理說明。

重症肌無力是什麼?

重症肌無力的男女發病比例約1:1.8,在台灣平均每十萬人就有22人罹患此病,現約6000名患者領有重大傷病卡。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邱浩彰教授指出,重症肌無力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等疾病一樣,都是因為免疫系統不當攻擊正常器官所導致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因錯誤產生抗體,佔據且攻擊「接收神經傳導物質」的位置,導致肌肉接收的訊息減少,進而影響收縮活動也跟著變少。

重症肌無力症狀

重症肌無力的英文為Myasthenia gravis,意思是「嚴重的肌肉無力症」,早期致死率高達40%,以肌肉無力與疲乏為主要病徵,而壓力正是重要的誘發因子之一。發病初期主要影響眼睛肌肉,有9成患者會出現「眼肌型」症狀,而後約有五至八成患者會在2~3年內惡化為「全身型」。

眼肌型症狀

  • 明顯的眼皮下垂
  • 大小眼
  • 複視
  • 視力模糊

全身型症狀

  • 無力咀嚼
  • 吞嚥困難
  • 口齒不清
  • 聲音沙啞
  • 四肢無力
  • 頸部無力而難以抬頭
  • 走路爬樓梯困難
  • 嚴重時恐導致呼吸衰竭,有致死風險
    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症狀,重症肌無力會好嗎,重症肌無力眼睛,重症肌無力治療

    美國重症肌無力基金會分類(MGFA classification)重症肌無力分依疾病嚴重度分5級,主要表現部位與症狀大不同。

重症肌無力與肌少症有何不同?

重症肌無力與肌少症都會影響肌肉表現。邱浩彰說明,肌少症好發於老年人,主要是因年齡增長或活動不足而造成肌肉快速流失;重症肌無力則是肌肉無法正常收縮,會影響全身肌肉,並依發病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重症肌無力
肌少症
肌力情況
肌肉無法正常收縮
肌肉質量快速下降
發病原因
因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肌肉用來接收神經訊號的接受器,屬於自體免疫疾病。
運動不足、營養缺乏、發炎、年齡增長等等皆是肌少症發生原因。
好發年齡
20~30歲女性、50歲以上男性
老年人
常見症狀

影響全身肌肉,依發病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眼睛:眼皮下垂、複視
口咽:吞嚥困難、鼻腔逆流、口齒不清
呼吸:呼吸無力、呼吸困難
手腳:四肢無力、爬梯困難
頸部:重頭

主要影響手腳肌肉:

走路遲緩:平地行走困難
握力下降:毛巾擰不乾
行動吃力:爬10階樓梯困難,走2~3階就需要休息
反覆跌倒:最近一年連續跌倒2次以上
體重減輕:半年內體重莫名減輕5%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邱浩彰教授


重症肌無力怎麼診斷?

由於重症肌無力發病初期症狀多先影響眼睛,不少患者會先至眼科與醫美診所就醫。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重症肌無力患者從發病到正確診斷約需4.8年,平均要看3位醫師才能正確診斷。邱浩彰建議,出現眼皮下垂、複視等早期2大眼睛症狀,儘速至神經內科檢驗及治療。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料指出,重症肌無力診斷方式,目前常用抽血檢查血清中抗乙醯膽鹼受體的抗體、重覆刺激試驗、單纖維肌電圖,以及Edrophonium試驗。

重症肌無力會好嗎?治療方法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表示,台灣重症肌無力的現行治療方式,包括俗稱「大力丸」的抗乙醯膽鹼酵素劑、類固醇、快速調節免疫機能的血漿置換術(俗稱「換血」)與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胸腺切除手術等。隨著血漿置換術、呼吸輔助器與治療藥物問世,重症肌無力症已不再是絕症,也因此稱為「肌無力症」。

大部分患者在傳統治療、心靈與生活等多重方面照護下,可穩定控制病況、預防復發與延緩惡化。不過,仍有2成左右的「頑固型重症肌無力」患者,會因無法使用傳統免疫藥物或效果不如預期,陷入治療困境。根據研究顯示,頑固型患者因吞嚥困難而使用鼻胃管的比例高達85倍;一年內急診與住院治療的比率超過5成,是一般肌無力病友的1.6~2.5倍,更嚴重需進加護病房醫治的比例甚至高達3.5倍。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步,重症肌無力也邁向生物製劑輔助個人化精準治療的時代。葉建宏進一步說明,生物製劑依作用機轉,可分為抑制補體、減少抗體、打壓T細胞、打壓B細胞等4種,適用於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有望幫助快速且長期穩定病情。目前僅少數幾位患者接受生物製劑的臨床試驗,也盼台灣能加速引進相關生物製劑並納入健保給付,助重症肌無力患者穩控病況。

資料來源: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