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宛如倒數計時!龐貝氏症未及時診治恐活不過1歲...專家籲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

台大簡穎秀醫師(左1)、立委王正旭(左2)、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左3)、衛福部健保署龐一鳴副署長(左4)、衛福部邱泰源部長(中)、衛福部國健署魏璽倫副署長(右4)、龐貝氏症協會許耀文理事(右3)、立委林月琴(右2)、臺北榮總楊佳鳳醫師(右1)共同出席【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龐貝氏症感謝特展開幕儀式記者會。(圖/臺灣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若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高達9成新生兒患者無法存活至1歲。台灣雖是全球第一個實施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的國家,然而目前該項檢查仍屬自費。許多新手父母對罕病或相關檢查缺乏了解,錯失早期診斷與治療的契機。對此,專家呼籲政府將龐貝氏症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不僅能減輕家庭負擔,也有助於降低長期醫療支出,並同時落實罕病早篩早治目標。
生命宛如倒數計時!9成龐貝氏症嬰活不過1歲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為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屬於肝醣儲積症第二型,又稱酸性麥芽糖酵素缺乏症,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由於第17對染色體上的溶小體一種酸性麥芽糖酵素(Acid Alpha-glucosidase,GAA)基因發生變異或缺失,導致GAA酵素無法分解肌肉中的肝醣,致使肌肉病變,患者的肌肉功能會逐漸受損,最後甚至影響心臟和呼吸肌肉。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基因缺陷自出生即存在,症狀卻不一定會在嬰兒期發作。根據發病年齡,龐貝氏症可分為嬰兒型和晚發型二種,其中嬰兒型約佔1/3,發生率平均每62,186名新生兒就有1位是龐貝氏症患者;晚發型龐貝氏症的發生率則為80,000分之1。然而,若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高達90%新生兒病患無法存活至1歲,生命宛如進入倒數計時。
嬰兒到成人都有可能發病!嬰兒型與晚發型症狀曝
肌肉無力是龐貝氏症的主要症狀,當不同部位的肌肉功能因為疾病而逐漸退化時,也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常見的肌肉無力有臉部肌肉無力、眼皮下垂、頸部屈曲肌無力、腳踝背屈無力、髖關節伸展無力的步態異常,肌肉骨骼關節異常,骨質低下和脊柱側彎等異常外觀的呈現;心臟、呼吸系統、胃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等肌肉無力而呈現的全身性臨床表徵。
如上述說明,雖然龐貝氏症患者在出生時身體就存在變異或缺失的基因,但症狀不一定會立即表現出來。發病年齡從嬰兒時期到成年都有可能,而發病的症狀、疾病惡化的程度也都因人而異。
嬰兒型 | 晚發型 | |
消化系統 |
|
|
呼吸系統 |
|
|
心臟 |
| - |
肌肉 |
|
|
其他 | - |
|
*每位龐貝氏症患者的情況不同,症狀僅供參考 資料提供:台灣龐貝氏症協會 |
台灣領先全球!龐貝氏症治療成國際標竿
目前台灣為全球第一個推動「新生嬰兒做龐貝氏症篩檢」的國家,讓患者得以早期發現,即早開始定期使用龐貝氏症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ERT)。酵素替代療法是將病人所缺乏的GAA酵素定期注射於血液中。此藥於2006年已經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用來治療龐貝氏症疾病。
台灣領先全球,早於美國和歐盟一年,於2005年列入公告罕見疾病藥物,且健保依據罕病法提供給付,治療成效良好,大幅提升病患的存活率。根據健保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嬰兒型患者的18個月存活率,從過去僅有的2%大幅提升至97%。
如同其他罕病,龐貝氏症患者人數少、診斷困難,加上新藥開發需經嚴謹且漫長的臨床試驗,且罕病研發難度與成本皆遠高於一般疾病。然而,儘管長期接受第一代藥物治療,仍有部分病患逐漸出現功能退化的情況。
因此,2023年第二代酵素替代療法問世,因其在改善病人臨床症狀展現更佳的療效,順利獲得健保給付,國內的患者已經100%完成換藥。對此,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龐貝氏症治療可說是全民的驕傲,從篩檢到健保給付,台灣都領先全球。
實現早篩早治!專家籲將龐貝氏症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
台灣為全球首個實施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的國家,然而目前該項檢查仍屬自費項目。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許多新手父母對於罕病或相關的檢查缺乏了解,常因誤以為檢查非必要,或因費用考量而選擇放棄,因而錯失早期診斷與治療的契機。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簡穎秀醫師提醒,及早診斷才能掌握黃金治療時間,搭配後續完整即時追蹤,才有機會即時使用第二代治療藥物,大幅改善呼吸與運動功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楊佳鳳也表示,台灣新生兒早期診斷與治療方面已累積豐富的經驗,目前可以在寶寶出生平均9.7天內開始接受酵素治療,顯著提升預後效果,並呼籲政府將龐貝氏症篩檢納入公費,因為一旦錯過新生兒階段的篩檢與診斷,等到症狀明顯出現時,往往已錯失治療黃金期,甚至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若能公費支持,不僅能減輕家庭負擔,也有助於降低長期醫療支出,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公共衛生目標。
每年4月15日是國際龐貝氏症日(International Pompe Day),臺灣龐貝氏症協會特別於4月12日、13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感謝特展,以龐貝氏症治療健保給付20周年以及台灣龐貝氏症協會成立10周年為主軸,邀請社會大眾共同見證台灣在罕病照護上的非凡成就,並呼籲將龐貝氏症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


臺灣龐貝氏症協會特別於4月12日至13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感謝特展,邀請社會大眾共同見證台灣在罕病照護上的非凡成就,並呼籲將龐貝氏症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圖/臺灣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