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SMA用藥」健保全給付,8月正式上路!預計250病友受惠,一表看懂SMA發病年齡和嚴重度4型別
隨著藥物進展,台灣政府從2020年開始分階段給付SMA藥物,並於今年8月健保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兩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
什麼是SMA?發病年齡、最佳運動功能分4型
見證3醫療里程碑
健保全面擴大給付!預計250位病友受惠
SMA與ALS有何不同?醫揭兩者差異
{DS}
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全名為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SMA是無藥可醫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不過隨著藥物進展,台灣自2020年開始分階段給付SMA藥物,並於今年8月健保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兩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預計新增250位病友受惠。
什麼是SMA?發病年齡、最佳運動功能分4型
SMA是一種單一SMN1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退化的罕見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持續性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與吞嚥功能,嚴重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被稱為「台灣SMA之父」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教授鐘育志表示,SMA發生機率約1/10000-20000,屬於罕見疾病,臨床表現如下:
- 全世界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最嚴重的第一型患者在2歲前死亡率約80%
- 全身肌肉張力低下、四肢與軀幹無力及肌肉萎縮
- SMA患者的運動功能會隨著時間持續地退化
鐘育志進一步說明,SMA可依照發病年齡和可達到的最佳運動功能分型,分為以下4型:
第一型 | 第二型 | 第三型 | 第四型 | |
發生率 | 50~60% | 20~30% | 10~20% | 1% |
發病時間 | <6個月 | 6~18個月 | <18歲 | 成人 |
運動功能進程 | 終生臥床
| 可獨坐(輪椅代步)
| 可獨立行走
| 輕微運動功能障礙 |
見證3醫療里程碑
若將台灣SMA醫療史比喻為樹木的成長,「樹苗成長期」可從2000年中研院李鴻夫婦、張建國、鐘育志等人共同研發出世界首例SMA小鼠模式,研究成果刊登於當年排名第一的雜誌《Nature Genetics》,同時也奠定SMA致病機轉與藥物研發開端。
而後隨著各國陸續研發更多SMA藥物,台灣自2007年邁入「小樹茁壯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引進海外呼吸照護模式,成立全台第一個SMA跨科醫療團隊,實施多系統全人照護,2017年起亦開始SMA藥物恩慈治療的提供。
隨著藥物進展,台灣政府於2020年首次健保給付SMA藥物;2021年台灣領先全球成為世界第一個全國性實施SMA新生兒篩檢且提供確診嬰兒藥物治療國家;2023年台灣健保給付3種SMA藥物;今(2024)年8月開花結果,健保全面擴大給付,幫助全台灣約400位病友都有機會獲得治療。
健保全面擴大給付!預計250位病友受惠
在過去SMA是無藥可醫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隨著醫療發展,現在有機會停止疾病惡化,且在臨床觀察發現有機會讓患者運動功能進步。針對此次健保全面擴大健保給付SMA藥物,中國醫學大學兒童醫院副院長周宜卿指出,健保新制取消2大條件:3歲內發病確診、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有2大類SMA病友受惠:
- 目前上肢運動功能差者:RULM<15分(RULM=15分,相當於可自行吃飯)
✔️針對目前功能狀態較嚴重,但根據文獻,治療也有機會改變疾病進程。
- 疾病惡化速度相對較慢:3歲以後發病
✔️疾病進程比較慢,但根據文獻,及早治療以維持或改變現有運動功能。
以下表格詳細說明:
背針 | 口服 | 基因治療 | |
新生兒及症狀前治療 | ✔️無年齡限制 | ✘ | ✔️ <6個月之新生兒 |
病人18歲以下發病確診 | 共同健保給付之標準運動功能頻估:須選擇治療前>0分之評估工具 | ✘ | |
✔️ | ✔️ | ✘ | |
給藥方式及頻率 | 前2個月經腰椎穿刺方式打4針,後續每4個月打一針 | 每日口服1次 | 經由靜脈注射打一針 |
轉換條件 | 背針或口針或基因治療限擇一使用,且不得互換 | ||
惟使用背針或口服藥後出現嚴重不耐受反應,經特殊專案審查核准後,此兩種藥物得轉換,以一次為限。 | ✘ |
此外,SMA除了藥物治療,搭配規律復健也相當重要。周宜卿鼓勵每位SMA病友與醫師討論用藥選擇與復健計畫,在藥物與復健雙管齊下,幫助改變疾病進程,有助於運動能力再提升。
SMA與ALS有何不同?醫揭兩者差異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常與俗稱漸凍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英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混淆。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蔡力凱表示,漸凍症通常在成人時期發病,,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來得突然,可能維持3至5年;SMA則多在嬰童時期發病,他們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卻更加漫長,可能長達30、40年之久。
蔡力凱提到,SMA治療可以幫助病友維持神經功能,並且實現自我價值,依台大醫院治療經驗顯示,接受治療的SMA病人,大多數顯示運動功能進步,且越早治療的效果越好。此外,除了SMA,還有許多罕病仍需社會關注,如:結節性硬化症(TSC)、多發性硬化症(M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亨丁頓舞蹈症(HD)、小腦萎縮症(SCA)、神經纖維瘤(NF)等。
最後,本次健保全面擴大給付SMA藥物,蔡力凱在記者會上也提到今年初過世的人權律師陳俊翰。陳俊翰不但取得台灣大學法律、會計雙學士,也是2006年律師高考榜首,同時為台灣第一位罹患罕病先天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律師,蔡力凱感謝人權律師陳俊翰為SMA罕見疾病患者爭取醫療平權。
【延伸閱讀】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是什麼?症狀、基因檢測及治療一次看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