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戀愛腦」嗎?過度依賴伴侶、忽視自我...4特徵馬上看!醫師5招教你擺脫焦慮型依戀

戀愛腦主要是和心理因素有關,常見於有「焦慮型依戀」的個案,主要特徵有: 害怕失去戀人、渴望時刻獲得伴侶的關注與愛、過度在意對方的情緒變化、遇到衝突時,容易情緒化反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戀愛腦主要是和心理因素有關,常見於有「焦慮型依戀」的個案,主要特徵有: 害怕失去戀人、渴望時刻獲得伴侶的關注與愛、過度在意對方的情緒變化、遇到衝突時,容易情緒化反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感情關係中如何維持自我?醫解析「戀愛腦」背後的心理學

小美是25歲的業務,因為感情困擾而導致焦慮與失眠而前來求診,她抱怨每次在感情中,自己都把對方需求擺在第一位,盡心盡力的付出,甚至忽略自己的感受,但卻常常遇到渣男。在交往時,也常常因為擔心男友的忠誠度,而緊迫盯人查勤,讓自己常常身心都處在緊張狀態,脾氣暴躁易怒。

經過會談與心理評估後,發現小美有俗稱的「戀愛腦」引起的焦慮症狀,在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半年後,小美逐漸在親密關係中恢復自信,並學會保持適當界線,和男友之間的感情也日漸穩定。

什麼是戀愛腦?

新竹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醫師表示,戀愛腦(Love Brain)來自網路流行語,屬於一種心理現象,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戀愛中過度沉迷、失去理智,甚至影響到生活其他方面的狀態。這種人往往將戀愛視為人生的核心,對戀人的行為過度包容,甚至犧牲自我。

戀愛腦的特徵

1. 戀愛至上:談戀愛時,把感情擺在第一,忽略朋友、工作或興趣等其他生活層面。
2. 過度依賴:極度依賴伴侶,看不到對方就感到焦慮不安。
3. 失去理性判斷:即使對方行為不當,仍選擇自我安慰、合理化對方的行為。
4. 忽視自我:戀愛腦的人可能會放棄個人目標,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對方的生活中。

戀愛腦背後的心理學:焦慮依戀與童年陰影

周伯翰醫師解釋,戀愛腦主要是和心理因素有關,常見於有「焦慮型依戀」的個案,主要特徵有: 害怕失去戀人、渴望時刻獲得伴侶的關注與愛、過度在意對方的情緒變化、遇到衝突時,容易情緒化反應通常是有童年的創傷經驗所導致,如:父母愛忽冷忽熱,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童年時常經歷分離創傷(如父母離異)等。

至於如何改善焦慮型依戀,擺脫戀愛腦呢?周伯翰醫師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 建立自我價值感:提升獨立性,讓愛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 提升安全感:與伴侶建立健康的溝通模式,減少過度擔憂。
  • 培養健康的戀愛觀:理性評估戀愛關係,避免認知偏誤的影響。
  • 理解愛情的本質:認識愛情應該是互相支持,而非單方面的過度犧牲。
  • 加強心理韌性:透過心理成長書籍、心理諮詢或自我反思,學習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戀愛腦並非單純的「傻戀愛」,而是涉及心理因素與成長經驗共同影響的結果。周伯翰醫師提醒,理解戀愛腦的心理機制與心理諮商,有助於個人建立更健康的戀愛觀,避免在愛情中迷失自我。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鄭佳益醫師

現任: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醫師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臨床研究醫師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主治醫師
慈濟大學醫學系精神科 臨床講師

專長: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強迫症、失眠、親職諮詢、心理諮商、兒童青少年之壓力與人際適應障礙、自閉症類群障礙、懼學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