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aHUS」發病1個月恐引腎衰或死亡!學會提4點建議盼簡化用藥申請流程、加速用藥

aHUS

罕病aHUS發病快又急!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邱益煊及林口長庚兒童腎臟科主任余美靜共同為aHUS患者發聲,盼簡化用藥申請程序,讓患者及時用上救命藥。(圖/林勻熙 攝)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5-03-27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aHUS)為一種補體調控因子突變的罕見疾病,一旦發病將導致血管中廣泛出現血栓,疾病進程快速,易造成多重器官受損,若未能迅速且及時給予適當治療,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健保署自114年2月起,新增給付長效型補體抑制劑。然而,罕病認定及健保用藥事前審查平均需等待1~3個月,曾有一名aHUS男童因審查不及,未能及時用藥治療,錯過多次腎臟移植機會。為此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邱益煊及林口長庚兒童腎臟科主任余美靜共同為aHUS患者發聲,盼簡化用藥申請程序,讓患者及時用上救命藥。

血液成不定時炸彈!半數患者發病1個月內即腎衰或死亡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aHUS)為一種罕見疾病,約有60~70%的aHUS具有遺傳性,可能是顯性或是隱性遺傳,但仍有約4成患者無法找到變異的致病基因。美國aHUS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雖然兒童的發生率較成人略高(歐洲兒童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1),但是aHUS可能在任何年齡發病。

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邱益煊表示,aHUS是一種全身性且危及生命的罕病,起因於補體調控因子。當病原體侵入人體,補體抑制因子觸發開啟補體系統活化,從而發炎反應直到擊退病原體,但是當補體調控因子突變,將使補體系統故障。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懷孕、過敏及其他創傷時,補體系統會增加活化,在需要性解除後補體系統恢復低下,而患有aHUS者會永久性失去抑制補體系統活化的能力,使原本應受保護的正常細胞被攻擊。

邱益煊進一步說明,補體系統失控讓血液成為「不定時炸彈」,針對全身器官及自我組織造成無差別攻擊,產生血栓進而造成多重器官損傷,尤其是腎臟,而這種傷害在醫學上稱為「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MA)」。邱益煊強調,aHUS臨床症狀進展迅速,未及時治療恐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據研究指出,5成病友患aHUS首次TMA發作一個月內,將發展為第五期腎臟病(ESKD)也就是末期,恐面臨長期洗腎甚至死亡

診斷及治療如同與死神賽跑!及早用藥已成國際趨勢

現行aHUS治療分為傳統支持性療法及新型補體抑制劑。隨醫療科技進步,如今已有補體抑制劑能從根本上控制疾病進展,抑制補體系統異常活化,有效避免再次發生TMA。根據邱益煊以下整理說明aHUS現行治療方式:

傳統支持性療法新型治療
血漿置換/輸注腎臟移植補體抑制劑
仍有48%兒童與67%成人在血漿置換後,3年內發展為末期腎臟病或死亡若無使用補體抑制劑,術後仍須密切監測復發抑制補體系統異常活化,有效避免再次發生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MA)

2019年6月健保署首次通過補體抑制劑健保藥物給付,2025年2月新增給付aHUS長效型補體抑制劑。邱益煊表示,健保給付用藥不僅大幅減少病患住院頻率、舟車勞頓以迎來更好的生活品質,也降低病友及家屬的經濟與心理負擔,同時減輕醫療量能負擔,達成三贏。

不過,「aHUS每次的診斷及治療,都是在和死神賽跑!」邱益煊如此形容。許多先進國家的醫學會、期刊皆建議,aHUS患者盡早使用補體抑制劑治療,將顯著提升患者腎功能恢復的可能性。余美靜也舉例,日本研究指出,患者是否於15天內接受補體抑制劑治療,為主要影響未來持續洗腎與否之關鍵;西班牙研究更指出,只要高度懷疑患者為aHUS,即建議發病24小時內盡快使用補體抑制劑治療,以爭取最佳療效。

學會提出「四大流程簡化建議」,盼讓患者及時用上救命藥

儘管健保已通過給付用藥,但aHUS發作快又急,仍有病友面臨無法及時用藥的困境。然而,實際上,aHUS臨床判定須花費時間多項排除才能認定,以及藥物申請流程繁瑣(罕病認定、事前審核流程耗時長)。邱益煊指出,aHUS藥物申請流程平均約耗時1~3月不等,而病人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才符合健保用藥:

  • 溶血性貧血(Hb低於10.0g/dl),且必須顯示指定器官中,其一受侵犯
  • 血小板減少(血小板低於150,000/μL),且必須顯示指定器官中,其一受侵犯
  • 血清LDH升高(高於各醫院檢查室之正常值),且必須顯示指定器官中,其一受侵犯

邱益煊表示,面對疾病診斷,學會也持續針對aHUS臨床診斷加強訓練,望能替患者爭取更多時間。而罕病健保治療依現行架構,需先通過罕病認定,再申請健保用藥事前審查,平均需等待1至3個月不等,導致患者可能因審查不及,未能及時用上救命藥。為此,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提出「四大流程簡化建議」,以及時給予病患適當治療,減少憾事發生:

  • 罕病認定及健保事前審查流程更簡化
  • 基因檢測報告可後補:考量檢測報告可能因時程而未能於罕病通報審查申請時檢附,建議容許先行審查,報告可後補。
  • 未出現典型溶血患者,建議可以使用病理切片作為診斷參考:約有13%的aHUS病人不會出現微血管溶血性貧血,可能無法單靠血液抹片發現相關症狀,因此也盼擴增病理切片可以做為診斷的參考指標,如:腎臟切片。
  • 急迫狀態個案先用藥後補件:臨床觀察到急遽惡化的個案時,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不可逆的器官受損,盼能針對特殊個案提供彈性處理。

未急性復發仍需用藥!醫:盼三特殊族群未來逐步放寬給付

除此之外,aHUS患者若發病,其臨床症狀進展迅速,須及時用藥治療。亦有部分特殊患者族群即使未處於急性復發狀態,仍有用藥治療需求,如:移植手術,即為其中一個危險因子,可能引起aHUS急性復發。

余美靜分享,過去曾遇過一名11歲aHUS患者,當時與外科團隊合作時,由於擔心移植手術可能觸發疾病發作,不僅可能導致大愛腎臟功能再次受損,更擔心因手術觸發TMA侵犯其他器官。因此與患者達成共識,盼健保藥物申請流程通過後再進行手術。不料審查遲遲未能通過,以致錯過多次腎臟移植機會。

余美靜表示,由於新藥給付範圍相較核可的適應症限縮,期盼未來針對特殊族群,如孕婦等待移植的患者合併免疫相關疾病等可逐步擴大給付,以造福更多病人。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