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卡關怎麼辦?想知道情緒穩定的關鍵,精神科醫師看「寧靜禱文」,教你走出焦慮與困境

面對重大創傷的過去,那些已經發生的一切也無法改變,唯有自己去找到內心的寧靜,或者請找出寧靜的心 – 去接受、去原諒、去寬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寧靜、勇氣、智慧,與認真地去過每一天 – 精神科醫師的祝福
最近追了一部NETFLIX的迷你影集《午夜彌撒》,跟天主教有關,其中有多次主教要求牧友跟他一起念《寧靜禱文》*。對沒有明確信仰的我,一開始不知道甚麼是《寧靜禱文》,也不覺得有甚麼特別,但劇中禱告實在是太多次了,到最後都能朗朗上口。先跟大家分享這個禱告的前半部:
主啊!求祢賜我寧靜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一切;
賜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一切;
並賜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差異,
認真地去過每一天,
享受生命的每一時刻;
迎接艱難,作為進入平安的途徑…
*原名是The Serenity Prayer,創作者雷茵霍爾德 尼布爾是一位二十世紀知名的美國神學家,創作於1943年,他也是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
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還是佛教,宗教讓人減少輕生的衝動,EQ也比較好
慢慢地發現這些訊息真的富含深意,對於不管是因精神疾病、生活人際困難,甚至是天生殘缺,而有情緒障礙的人來說,真的句句都很重要。門診中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讓人減少輕生的行為,情緒穩定度也比較好。而寧靜、勇氣,跟智慧,也是不分宗教,病人最需要的東西。
寧靜的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一切
有些東西真的是不能改變,像是過往的一些創傷經驗、不得志的工作、親人的病痛。曾經有一位70多歲焦慮症的病人,因為先生被診斷為癌症末期,無法有效的治療,十分的擔心害怕,終日以淚洗臉、坐立不安,甚至需要病重的先生來安慰她。
當她在我的門診中依然焦慮煩躁,掩面哭泣,無法自以,我說:「這樣讓生病的先生來安慰妳對嗎?妳不應該堅強起來去照顧先生嗎?」
「可是我就是整個心都亂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啊!」
「那妳知道甚麼是為母則強,小要是生了重病,當媽媽的一定要自己控制好情緒,可以靜下來好好照顧小孩,不是嗎?」我想對於任何一個做過母親的人,幾乎都會遇到小孩生病;有時甚至病情非常嚴重的時候,每個母親都是要寧靜下來,去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一切。
面對重大創傷的過去,那些已經發生的一切也無法改變,唯有自己去找到內心的寧靜,或者請找出寧靜的心 – 去接受、去原諒、去寬恕。
有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一切
在過往做過的心理治療中,我體會到對個案來說,「勇氣」往往是最重要的,可是卻非常的難。他們往往試過很多的方法,經歷了很多的折磨,甚至也被人很狠狠的傷過,他們真的都失去了「勇氣」。我常跟病人說:「改變並不難,可是卻需要勇氣,勇氣很難,所以我沒辦法給妳,你必須自己去建立,決定自己要勇敢。」
智慧能去分辨這兩者的差異
很多時候,當面對眼前極大的困難,我們會懷疑這是我們能改變的嗎?智慧不是聰明,是人從知識、經驗中萃取的產物,並被不斷的焠鍊而得到。這句話的含意很深,但是對有堅強信仰的人,智慧就是藉著不斷的禱告、打坐、誦經,讓智慧浮現出來。不信教的人怎麼辦?那就需要學習的心,買一本《被討厭的勇氣》,學會原來被討厭是可以被改變的;也可以買一本《情緒勒索》,勇於跟勒索者說「不」*。
*單單靠一本書可以改變你的世界?很難,別抱著很大的期待去“信仰書籍”。有些時候需要親授的課程,心理諮商或治療。
假如你試了很多,發現都不能改變內心的惡魔,改變悲慘的命運,拿出勇氣、創造寧靜
認真地去過每一天,
享受生命的每一時刻;
迎接艱難,作為進入平安的途徑*。
*寧靜禱文的下半部,跟宗教類別就無關了,是每個人對生活、生命該有的態度。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