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怎麼消除?可以自己處理嗎?雞眼5大成因與治療4方法

雞眼怎麼消除,雞眼會自己好嗎,雞眼治療,雞眼貼布,雞眼要擦什麼藥,雞眼可以自己處理嗎

雞眼是皮膚因長期摩擦、壓力所產生的局部角質增生,通常呈現圓形硬塊,中心略為凹陷,有如「雞眼」般的外觀,故得其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5-06-02

雞眼是什麼?雞眼與病毒疣的差別
雞眼的常見原因有哪些?5大成因
雞眼怎麼消除?治療方式全解析
如何預防雞眼?5大日常保養重點
Q:雞眼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
Q:雞眼可以自己處理嗎?
Q:雞眼復發怎麼辦?

{DS}

雞眼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皮膚問題,許多人會在腳底、腳趾側邊甚至腳跟處發現硬硬的角質隆起,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伴隨疼痛或不適,特別是在走路或久站時。究竟雞眼怎麼消除?一文解析雞眼成因、類型、常見治療方式與預防建議。

雞眼是什麼?雞眼與病毒疣的差別

雞眼(Clavus, Corns)是皮膚因長期摩擦、壓力所產生的局部角質增生,通常呈現圓形硬塊,中心略為凹陷,有如「雞眼」般的外觀,故得其名。雞眼最常出現在腳底、腳趾間或腳趾上方,與長期穿著不合腳鞋子、走路姿勢不當或腳部變形有關。

許多人將雞眼與病毒疣混淆,兩者雖然外觀類似,但其成因與治療方式大不相同:

特徵雞眼病毒疣
成因摩擦、壓力造成角質增生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
表面外觀中心凹陷,較光滑表面粗糙,有黑點(血栓)
觸感垂直壓力下疼痛側壓也會疼痛
傳染性有,接觸可傳染
常見位置腳底、腳趾間足底、手指、腳背皆可發生

因此,在進行雞眼治療之前,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若不確定是否為雞眼,建議先諮詢皮膚科醫師。

雞眼的常見原因有哪些?5大成因

了解雞眼原因是預防與治療的第一步。以下是幾個造成雞眼的常見成因:

  •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過小、過緊的鞋子容易造成局部壓力與摩擦,導致角質增生。
  • 高跟鞋或硬底鞋:壓力及重心集中在前腳掌,容易產生雞眼。
  • 赤腳行走或長時間站立:腳部無適當支撐,也可能導致皮膚反覆受壓。
  • 腳型異常或姿勢不良:如拇趾外翻、扁平足等都可能讓局部受力不均,導致雞眼形成。
  • 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加,皮膚變薄、彈性減弱,較易產生摩擦傷害。

雞眼怎麼消除?治療方式全解析

根據蔡雅敏皮膚科診所資料指出,目前雞眼的治療方法有塗含水楊酸的外用藥、貼布、電燒、雷射、液態氮冷凍治療或是經由手術取出。食藥署粉專「藥博士正藥說」指出,雞眼是屬於角質過度增生的疾病,如果沒有影響到外觀或是產生疼痛發炎不一定要治療。以下整理說明雞眼消除治療方法:

雞眼消除治療:藥物治療(水楊酸)

根據食藥署說明,雞眼的藥物治療以水楊酸為主要成分,因其具備軟化角質與促進皮膚代謝的效果,能有效幫助雞眼逐步脫落。常見的劑型包括藥水、藥膏以及雞眼貼布,其中以雞眼貼布最為普遍使用

其中,雞眼貼布為最常使用的劑型,使用方式相當簡便,只要將貼布的中心對準雞眼處貼上,並保持貼附約3~4天。期間雞眼部位會逐漸變白、軟化,之後可更換新貼布並重複使用,持續幾個週期後,雞眼便會自然脫落,達到治療效果。不過,在使用雞眼貼布時需特別注意,避免讓水楊酸接觸到健康皮膚組織,以免造成紅腫或刺激。

雞眼消除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

如果針對角質比較厚的雞眼,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冷凍治療或是手術來幫助雞眼的消除。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衛教資料,液態氮是一種零下196度的液體,治療過程中利用冷凍解凍的效果破壞皮膚病灶,甚至形成水泡,使表層組織壞死而脫落。不過,治療後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澱、色素脫失或疤痕。

液態氮冷凍治療適用於深層或反覆發作的雞眼。治療方式會依據雞眼的部位與大小而有不同,每次療程通常包含2~3次冷凍與解凍的循環操作,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屬於正常反應。

另外,由於每個雞眼的深度與範圍差異大,實際所需療程次數也不同,可能需要3~5次甚至更多次的治療才能完全清除。治療後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水泡或脫皮,需妥善照護以促進癒合。

雞眼消除治療:電燒治療

電燒治療(電燒手術)為皮膚科常見的小型門診手術,藉由高頻電流產生的熱能,將雞眼核心與增生的角質組織精準破壞與燒灼,可有效去除病灶並降低復發風險。適用於多次使用貼布或冷凍治療無效、雞眼位置在腳底/趾縫等高壓重複摩擦區域,或是雞眼已導致明顯疼痛、影響日常行走功能。後續搭配足部壓力調整與鞋具改善,能大幅降低雞眼再度復發的機率。

雞眼消除治療:手術刮除

當雞眼反覆發作、病灶根深蒂固,且保守治療(如貼布、水楊酸、冷凍治療等)無法見效時,可能會建議採取手術方式,將雞眼中心的角質核與周圍增厚組織完整切除。

如何預防雞眼?5大日常保養重點

雞眼雖非重大疾病,但若長期忽視,不僅造成行走困擾,還可能引發其他足部問題。透過正確辨識症狀、選擇適當治療方式,並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預防原則,才能真正「斷根」雞眼。預防雞眼重於治療,以下是幾個簡單實用的日常保養建議:

  • 選擇合腳的鞋子:鞋子應有足夠空間容納腳趾,避免前端擠壓。
  • 定期修剪足部角質:使用磨腳板或去角質霜,維持足部柔嫩、減少角質堆積。
  • 避免長時間赤腳行走:尤其是在硬地面上,應穿戴有良好支撐力的拖鞋或室內鞋。
  • 定期更換鞋墊或使用矯正墊片:特別是足弓較低或腳型特殊者,可尋求足科醫療建議。
  • 注意足部清潔與保濕:每日洗腳後擦乾,塗抹保濕乳液可減少乾裂與摩擦。

Q:雞眼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

一般來說,雞眼不會自行痊癒,尤其當造成雞眼的壓力與摩擦因素持續存在時,雞眼往往會越來越硬、越來越痛,甚至影響走路與日常活動。雞眼的復原時間則會因治療方式與個人情況而異,且治療最重要的是「治本」,如不改善壓力來源,即使雞眼短暫消失,也容易再次出現。

  • 輕度雞眼:使用水楊酸貼布或藥膏,大約2週可見明顯改善。
  • 中度雞眼:冷凍治療或雷射,後續搭配外用藥使用,約3~4週脫落癒合。
  • 重度雞眼:蔡雅敏皮膚科診所表示,局部麻醉後將雞眼從根拔除,約一星期即可復原。

Q:雞眼可以自己處理嗎?

不建議。彭賢禮皮膚科診所表示,雞眼的角質是一層一層不斷向下增生,愈往下開口愈小,像一個倒過來的圓錐,所以即使把表皮清理掉,底下還有一層。因此,建議不要自己硬剪或摳下雞眼,如果不小心弄傷周邊的正常皮膚,輕則皮肉疼痛,嚴重則感染,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Q:雞眼復發怎麼辦?

只要避免持續的壓力與摩擦,雞眼通常不會復發;反之,若腳底長期受壓或磨擦,雞眼就容易一再復發。皮膚科醫師黃瑞雲表示,雞眼是由於局部的機械性壓力或擠壓摩擦形成的,開刀可以解決一時的痛楚,但根本之道是要解決局部壓力的問題,否則還是一再復發。不合腳的鞋子,太硬又沒有緩衝能力的鞋子一定要避免。

參考資料:雲林基督教醫院張英睿皮膚專科診所Cleveland Clinic藥博士正藥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彭賢禮皮膚科診所台灣e院全民健康基金會

【延伸閱讀】
雞眼怎麼消除?繭、雞眼、病毒疣有何不同?一文看懂治療4方法及5招預防
病毒疣會自然好嗎?藥膏、冷凍治療,你該知道的治療方式與照護重點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