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藥還壓不下?當心「頑固型高血壓」找上門!醫曝控壓生活4關鍵、1手術助穩壓減藥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指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不僅適用於頑固型高血壓患者,對於部分服藥意願不高或有困難的中度高血壓患者也可能有所助益,RDN對腎功能無不良影響。(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
一名40歲男子患有頑固型高血壓,即便用五種機轉以上的大劑量降血壓藥物治療,血壓仍難以控制,甚至血壓一度飆升至231/160 mmHg合併劇烈頭痛、噁心、幾近昏厥,險些引發中風。最終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接受「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RDN),成功穩定血壓,藥量也從每日六顆減至一至兩顆,重拾生活品質。
血壓飆破230險中風 男子確診頑固型高血壓
一名年約40歲的男子長期飽受反覆性頭痛、頭暈、胸悶及氣喘困擾,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就診,經內科系副院長暨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診斷,確診為「頑固型高血壓」。儘管該名患者已服用超過五種作用機轉的降血壓藥物,血壓依舊居高不下,甚至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曾一度停藥,導致血壓飆升至危險值231/160 mmHg,合併劇烈頭痛與噁心,幾近昏厥,差點引發中風危機。
所幸在與醫師深入溝通後,患者決定接受新型導管介入性治療——「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Renal Denervation, RDN)」。術後血壓明顯穩定,原本需服用六顆以上藥物的處方量也大幅減少至一至兩顆,成功擺脫長期藥物負擔,重拾生活品質。
三種藥仍無效即為「頑固型」 RDN成治療新選項
劉俊廷說明,所謂「頑固型高血壓」,是指病患在服用三種以上降壓藥物(其中包含一種利尿劑)後,血壓仍無法達標。高血壓與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化息息相關,而腎臟正是調控血壓的重要器官。
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Renal Denervation, RDN)是透過導管自鼠蹊部動脈進入體內,在全身麻醉下,利用高頻電波熱能精準阻斷腎動脈外圍的交感神經,降低神經活性以達到穩定血壓的效果。手術時間約為1至2小時,術後患者大多可於隔日出院。劉俊廷強調,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特別適用於頑固型高血壓這類病患,對於部分服藥意願不高或有困難的中度高血壓患者也可能有所助益,RDN對腎功能無不良影響。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指出,針對頑固型高血壓,「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為透過導管從鼠蹊部動脈進入,在全身麻醉下,利用高頻率電波熱能精準阻斷腎動脈外圍的交感神經,降低其活性,達到穩定血壓的效果。(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
臨床經驗顯示,RDN術後可減少1~2種降壓藥的使用量,進一步提升血壓控制成效,並降低中風與心臟病等併發症的風險。最新的長期追蹤報告顯示,RDN的手術至少可維持9-10年,降血壓效果因人而異,對門診血壓測量值,收縮壓平均降低約15-20 mmHg,舒張壓平均降低約7-10mmHg。
控壓不只靠藥物 生活型態仍是關鍵
劉俊廷提醒,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未妥善控制將對腦部、心臟、腎臟與血管造成損害,顯著增加中風、心肌梗塞及腎衰竭的風險。除了藥物治療,良好的生活型態調整對於控制血壓至關重要,包括:
- 減重
- 規律運動
- 節制飲酒
- 得得舒飲食(DASH diet),多攝取蔬果與高鉀食物
劉俊廷強調,若有血壓控制不佳的困擾,應積極尋求專業醫療評估與協助,如果血壓控制不良,可考慮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也就是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得到更好的血壓控制。
資料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