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卻生不了?不孕症檢查與治療全解析

三十五歲以上女性若在半年內仍未懷孕,建議儘早就醫;三十八歲以上有懷孕計畫者,更應主動接受生育評估。(圖/賴建宏 攝。)
台灣晚婚晚育、結婚率低已成常態。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三十一歲,第一胎平均生育年齡為三十一.五歲,接近醫學上不孕風險上升的臨界點——三十五歲,高齡產婦比例逐年攀升,讓許多有生育計畫的女性不得不正視不孕症這個難題。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指出,隨女性年齡增加,卵子數量與品質下降,不孕機率也隨之升高,這不僅僅是醫療議題,更牽動著情感、心理與人生規畫。以下為口述紀要:
男女都有可能不孕!
原因、檢查項目揭密
女性的卵巢、輸卵管或子宮,只要任一部位功能異常,皆可能干擾受孕。卵巢最常見的問題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慢性不排卵)、卵巢早衰與腫瘤;輸卵管則多因感染、阻塞,影響精卵結合;至於子宮,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及結構異常等皆可能影響胚胎著床。男性不孕,則可能來自於先天睪丸功能不良,或後天因素如睪丸炎、輸精管阻塞、抽菸喝酒、下著過緊以及性功能障礙。
三十五歲以上女性若在半年內仍未懷孕,建議儘早就醫;三十八歲以上有懷孕計畫者,更應主動接受生育評估。就診時,會先了解病史與月經是否規律等基本狀況,再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女性方面,透過荷爾蒙檢測,觀察卵巢功能(如AMH)及黃體素,並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與子宮是否有異常。若有需要,也會安排子宮鏡或輸卵管攝影,以評估子宮腔環境及輸卵管是否通暢。男性則會建議進行精液或荷爾蒙檢查,了解精液濃度與活動力,做為基本的生育能力評估。
人工授精、試管嬰兒⋯⋯
治療方案怎麼選?
若沒有精卵無法結合的問題、又希望自然懷孕的人,鼓勵學會使用排卵試紙,精準掌握排卵期,並配合調整生活習慣,來提高受孕機率。亦可考慮服用排卵藥,後續觀察卵泡發育,安排行房。若仍未成功懷孕,則可考慮人工授精,即在女性排卵期取出男性精子,經過處理注入子宮腔內,以縮短精子行進距離,提升受孕成功率。不過,人工授精須特定條件,包括女性輸卵管須暢通、男性精子品質達基本標準。此方式適合女性生理期不規律、男性輕度精子異常、異地夫妻,或有精卵排斥反應的夫妻。不過其成功率相對有限,不超過二○%。
當人工授精無效,或介於高齡、輸卵管阻塞等情形,建議直接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以免反覆嘗試造成時間與經濟的浪費。該療程是將雙方精卵取出後體外受精,培養成胚胎再植入子宮,全程約須三週至兩個月。其成功率高於人工授精,三十五歲以下女性最高達五○%。然而缺點是,患者須承受密集打針、使用荷爾蒙帶來的身體水腫與情緒波動等,特別是三十五歲以上,往往需要經歷多次取卵,以製作理想胚胎個數。
求子之路異常艱辛
借卵是最後一條路
一些走進不孕門診、指定做試管嬰兒的夫妻,其實早在求子路上歷經多年。有的四十歲、卵巢功能低,每次取卵僅兩、三顆;也有人歷經十多次手術,取出上百顆卵,卻只有一顆染色體正常。得益於醫療進步,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技術能在植入前排除唐氏症等異常,只要篩出正常胚胎,即使是高齡女性,成功率也不差,但難就難在能否取得正常胚胎,這是每位患者最大的挑戰。在這過程中,除了身體負荷,更多的壓力來自每一次「等待開獎」的煎熬,以及一次次面對失敗時,無法訴說的挫折與無力。也有女性經年累月進行取卵與等待,卻始終未能如願。所幸醫學還是提供了最後一條路:借卵。使用年輕女性合法捐贈的卵子,結合先生的精子培育胚胎,再植入太太的子宮中孕育。雖然這讓想成為母親的女性,打開一道希望的門,但也是一道心理與倫理的門檻:這個孩子的基因來自丈夫與陌生女性,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難以接受。也因此,建議將生殖醫學納入優先備孕手段,才能避免在求子路上多繞路。
值班醫師:王瑞生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副秘書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暨生殖醫學中心資深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兼任講師、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板橋遠華婦產科診所院長、板橋育馨中山婦產科診所院長
現職: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TFC新板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
女性常見不孕警訊
- 年齡超過35歲:屬於高齡產婦,自然受孕機率明顯下降。
- 月經週期不規律:若週期少於21天或長於45天,可能代表排卵異常。
- 體重過輕或過重:BMI低於18.5或高於24,可能影響性激素分泌,導致月經紊亂、排卵異常。
- 內分泌失調:腦下垂體掌控多種荷爾蒙(如甲狀腺素、泌乳激素、濾泡刺激素),若失衡可能影響排卵功能與月經規律。
- 曾有多重性伴侶且未妥善防護:易導致骨盆腔發炎,使輸卵管阻塞或沾黏,進而影響排卵與卵子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