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玻尿酸大騙局》保養品廠商不告訴你的事:保養品濃度越高,越傷皮膚?
哈!雖然不知道這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不過保養品的濃度到底是越高越好,還是越高越糟,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保養品的「有效成分」
當我們說「保養品的濃度」,其實指的是保養品中「有效成分的濃度」。有效成分就是保養品中真正能達到宣稱功效的成分,比方說一個主打保濕的產品,一般來說有效成份就會是玻尿酸;如果是美白產品,主要發揮美白效果的,就會是左旋C、熊果素、傳明酸之類的美白成分;抗痘產品,大部分會是水楊酸;抗老產品常出現的則是多胜肽、抗氧化劑(Q10、維他命E)等成分。
而一個產品是否能有效達成它宣稱的功效,當然跟有效成分的濃度很有關係。不過,實際濃度在全成分表上面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全成分表只能告訴我們各成份的「濃度高低順序」,而不會標示各成份的「濃度百分比」。大部分化妝水、乳液等保養品,排在全成分表第一位的應該都是「AQUA」,或者寫作WATER,其實就是水。
那有效成份的排序一定會在前面幾位嗎?其實不一定。因為有效成分要達到功效的濃度,不見得很高。反倒是水分、油脂、多元醇......等等構成保養品主要劑型的成分,濃度通常都比有效成分來的高。也就是說,光看它在成分表上的排序位置,其實意義不大。曾經看到消費者在美妝論壇質疑他牌產品:「主打抗痘的水楊酸乳液,結果水楊酸卻被打在成分表的後段,這一定是偷工減料!」這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為水楊酸在乳液這種長期接觸肌膚的劑型中,0.2-0.5%就很足夠了,按濃度順序排,一定很後面。要是真的有個抗痘產品,水楊酸在全成分表排在第一位,那只有兩種可能:要嘛他沒按濃度高低排,要嘛擦上臉會嚴重灼傷。水楊酸的限量是2%,2%以上就有可能引起不適,如果一支抗痘產品中的水楊酸真的比水多,那千萬別往臉上擦,你一定會後悔。
濃度多高才「有效」?
保養品的有效成分濃度其實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值。任何成分如果濃度太低,說穿了有加跟沒加一樣,但是濃度太高,皮膚吸收不了也沒有意義。更何況有一些成分,濃度太高反而容易導致副作用。果酸類就是最常見的例子:濃度適中,效果很好;若求好心切,濃度過高或使用過度,絕對會造成副作用。之前有好幾則新聞關於果酸換膚導致灼傷,就是濃度太高、在皮膚上停留太久,或是未遵照使用建議過度使用所導致。
這幾年市場上濃度過高,對皮膚根本沒有幫助的例子,最明顯的就是杏仁酸了。不少品牌競相標榜自己的杏仁酸最多最濃,從5%一路比到超過20%。殊不知政府有規定,果酸類產品,pH值最低(最酸)只能到3.5,而20%的杏仁酸pH值要過關,就必須加入大量的鹼去中和。杏仁酸被中和之後,加再多也沒什麼作用,徒然讓產品變得更黏、味道更怪、價格更貴而已。這恐怕也是在台灣消費者不求甚解、一昧求高濃度的心態下,才會讓廠商有機可乘吧。
杏仁酸濃度過高,只是無用,倒還沒甚麼,另一個蓄意欺騙的例子,就比較可議了。玻尿酸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見的保濕成分。100%玻尿酸是白色粉末,溶在水中濃度只要超過1%,就已經很黏很稠,幾乎抹不開了。過高濃度的玻尿酸擦在臉上也不適合:因為玻尿酸本身會吸水,如果濃度過高,擦在臉上不但無法保濕,還反倒把皮膚原有的水分吸出來。所以正常情況下,不可能有任何廠商有辦法在精華液中加入超過1%的玻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