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花甲男孩》:為什麼乩童起乩時,刀砍自己不會痛?精神科醫師怎麼說...

最近爆紅的兩齣電視劇《通靈少女》與《花甲男孩轉大人》,巧合地皆以台灣民俗信仰儀式做為劇情主題。《通靈少女》裡的仙姑小真,在宮廟給人問事,其角色應是一種靈媒,而《花甲男孩轉大人》裡的男大學生花甲,則想要當乩童。

靈媒與乩童,差別何在?從精神醫學的觀點來看,小真問事時,儘管閉眼持咒,比手畫腳,但基本上意識是清醒的,而花甲所要擔任的乩童,當神明上身以後,意識則處於出神狀態(trance),也就是外界模糊退開、內在聚焦浮現的意識改變狀態。此外,儀式結束以後,小真會記得當事人的模樣與講些什麼,但花甲將會忘得一乾二淨,好像沒發生過這件事,而後者便是一種解離性失憶(dissociative amnesia)。

出神狀態與解離現象,大概是目前精神醫學對乩童儀式所能提出的最好解釋。出神與解離要怎麼理解?當你看這篇網路文章專心到沒聽見旁人叫你,就是一種出神狀態。做白日夢、發楞,也是。還有一個更貼近的例子是在快速道路開車,當你想東想西,一會兒回神過來才發現,剛剛宛如自動駕駛,不曉得自己開了多久,也不記得經過哪些路段,那就是一種出神與解離。

為什麼沒在看路也能開車?其實有在看,只是看的動作沒進入意識,也沒形成記憶,因此事後以為剛剛沒在看路。乩童起乩就是如此。進入出神狀態需要誘導,這就是為什麼起乩前要有焚香、唸咒這類儀式。出神以後,容易受到暗示,於是神明上身,然後開始解離。乩童的解離有幾層功用,一是與自己的身分分離,變成另外一個人;二是感覺與認知分離,有痛沒有苦,因此自砍自傷也不怕;三則是意識與記憶分離,事後完全不記得起乩過程。民俗裡的觀落陰,也跟出神與解離有關,而催眠也有類似技巧。

乩童起乩後,舉手投足、聲音表情變成另外一個人,於是很容易被聯想成神明附身。從民俗信仰的角度來看,神明無法開口,因此借用乩童的身體來跟善男信女溝通,有時還須借助桌頭的翻譯。相對於乩童,另有一種靈乩,他們起乩以後並不揮刀砍劍,而是用口用筆道出神明旨意。然而靈媒並非如此,靈媒沒有被附身,而是直接與神鬼溝通,再傳達給信眾知曉。

乩童與靈媒這類協助人與神鬼互動的「工具人」,並非台灣獨有,而是廣泛存在於人類歷史與文化中。原始社會神鬼概念的出現,跟人類的認知模式有關。原始民族對於自然現象以擬人化的方式來解釋,便出現了高高在上的神;至於鬼的來源有兩種,一是基於黑白對立的認知習慣,認為由神墮落而成,另一則是人死後靈魂變成鬼。就好像手舞足蹈必須有肉體,靈魂被想像成精神現象的主體,即使大哲學家笛卡兒都這麼認為,其實所有精神現象都只是腦功能的展現。

有了神、鬼與靈魂,彼此之間便會出現互動的關係,從而出現了信仰與儀式。從古到今,信仰與儀式都帶有趨吉避凶、滿足慾望與平撫情緒的功用。人要與神鬼及靈魂互動,需要媒介,因此在原始社會出現了巫覡、巫師,或者英文所講的薩滿(shaman)這樣的人。借用神鬼與靈魂的力量,當然是要解決人力難以處理的事,比如治病、預知吉凶、改變氣候等等。古埃及的印和闐,便身兼上述本領。

問題來了—誰來當巫師?巫師怎麼跟神鬼與靈魂溝通?或許歷史上有個先天容易出神與解離的人,在點香、唸咒以後,出現了搖頭晃腦與手舞足蹈的行為,眾人見狀趕緊跪拜,然後第一位乩童就此誕生。或許另外有個人,容易聽見看見別人聽不到看不到的事物,宣稱聽到看到了什麼,眾人見狀也是趕緊跪拜,然後第一位靈媒就此誕生。後者在民俗上被認為具有「靈異體質」或「陰陽眼」,但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容易出現短暫幻聽或幻視,並相信超自然現象的性格型態,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聖女貞德。

巫師原本需要借用神鬼與靈魂的力量,久了以後摸到訣竅,便獨自練就了巫術與魔法。中國古代有很多關於巫術的描寫,比如《三國演義》裡的灑豆成兵、借東風等,歐洲中世紀亦然,《哈利波特》就是取材於這類傳說。

神鬼可借助巫師與人互動,但也可以不請自來,而這通常被用來解釋令人困惑的疾病或反常行為,比如中邪、沖犯、鬼壓床就是這樣的民俗概念。亡者靈魂近身,就沒那麼可怕,通常只是託夢或顯靈。至於用附身來描述反常行為,最有名的是電影《大法師》。其實上述現象都可用出神與解離、短暫反應性精神病或睡眠障礙來解釋,沒什麼神祕性了。

隨著人類面對疾病與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加,巫師與巫術的角色逐漸淡出,但相關概念與儀式仍以簡化版本存在現代社會。比如算命,還是很受歡迎;收驚,仍有人可以接受;斬桃花,感情受挫的人容易輕信;護身符,很多人車上都有懸掛。而即使都不接觸這些儀式,絕大部分人普遍也有敬神畏鬼、行善莫做惡這類來自傳統民俗的信念。

《通靈少女》與《花甲男孩轉大人》不約而同都提到了民俗儀式的心理療癒功能,尤其是前者,若拿掉小真的儀式行為,其實她提點善男信女所用的技巧,都類似精神醫學,比如讓生者宣洩對逝者的懷念與愧疚、介入「中邪」小孩的家庭互動等等。既然如此,要處理情緒困擾與反常行為,最好還是找精神科醫師,讓專業的來。

作者簡介_沈政男 醫師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查看全部

沈政男 醫師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擅長以多重視角評論時事,剖析台灣社會。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
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article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