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腫大!會有甲狀腺癌的危險嗎?

撰文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2017-12-08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中年女性,在10年前健康檢查時就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但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因吞嚥時有異物感,且聲音無故沙啞才就診,觸診發現除了原本甲狀腺結節外,在附近的淋巴結也已腫大疑似腫瘤,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發現為甲狀腺癌併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癌不易察覺 中年女性好發率高於同齡男性

奇美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指出,甲狀腺癌以女性居多,且以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發生率最高,高於同齡男性約三倍。「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甲狀腺癌於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中,居於第五位。而甲狀腺癌成長速度大都較別的器官癌症慢,初期不一定會有症狀,因此不易察覺,許多患者都是在腫瘤已經大到看得到或摸得到,甚至已經壓迫鄰近組織產生症狀時,才會驚覺該去就醫。」

葉乃誠醫師表示,一般甲狀腺正常時不會有腫塊或結節,隨著年齡增加或體質、自體免疫問題,可能出現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體內產生結節的情況,此時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認。會先從病史詢問、觸診、抽血、超音波檢查等判定結節大小、特徵以及甲狀腺的功能高低。若有甲狀腺結節時,某些特定情形須合併超音波定位細針穿刺抽吸的方式來確認其細胞型態與癌化與否。目前雖有某些人工智慧可協助判斷甲狀腺結節癌化可能性,但並非百分百準確,必要時仍須接受細針穿刺抽吸。」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術後碘131治療

目前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若為發現時未遠端轉移,以手術切除為主,開刀後則會依據甲狀腺癌病理報告,包括腫瘤的大小、腺體侵犯程度,看是否已轉移淋巴結以及細胞型態等評估,必要時手術後需進行碘131治療,利用甲狀腺癌細胞也會吸收碘的特性,來剷除肉眼無法看見、遺留的癌細胞組織。

另一方面,後續追蹤治療時,臨床也會給予患者甲狀腺素來抑制體內甲促素的分泌,因為長久下來甲促素過高的話,本身也可能造成甲狀腺癌細胞的增生。葉乃誠醫師說,在慢性的追蹤階段,必須固定追蹤患者的血中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體內甲促素壓制的狀況,同時也會一段時間進行局部超音波及胸部X光,甚至低劑量碘131掃描,來檢查有沒有復發或轉移的病灶。

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輔助碘131治療 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

在需要接受碘131治療或掃描的病患,正在服用的甲狀腺素需停藥一段時間,讓體內甲促素增高,增高之後才能讓掃描以及治療達到功效。同時體內甲促素增高時,會同時檢查甲狀腺球蛋白。如果甲狀腺球蛋白升高,會高度懷疑體內仍有隱藏甲狀腺癌細胞的存在。而讓甲促素升高,通常會採取停甲狀腺素的方式,在降低體內甲狀腺素後,腦下垂體會增加體內的甲促素。

可是臨床上常見停藥產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形,令患者出現如皮膚乾燥、水腫、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低血鈉、心跳變慢等副作用。此時注射人工甲促素是另一個很好的選擇,此時無須停甲狀腺素,利用藥物來增加甲促素,免除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一方面增進甲狀腺癌細胞對於碘131的吸收,另一方面也降低停藥後的不舒服。目前健保已有條件的給付人工甲促素,醫師須事前申請,若不符合健保規範須自費使用。

甲狀腺癌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十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一般來說,甲狀腺癌若於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存活率高,以乳突癌若是初期診斷為例,十年存活率可達90%。萬一頸部甲狀腺部位發現有腫塊,最好就醫做完整的檢查,以辨別是單純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癌;若不幸確診為癌症,只要好好接受治療,定期服藥並追蹤,大部分預後相較於其他癌症良好。

葉乃誠醫師提醒,「甲狀腺若有結節或腫塊,千萬不要不理它,定期追蹤,即早發現可能的癌症並接受治療與醫療團隊合作,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