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萬劑BNT抵台!5類人接種要小心、15種可能副作用...打BNT前必看
台灣第一批BNT疫苗於今日(9/2)早上抵達台灣,總數共有約90萬劑。在施打前你該了解優先接種對象有哪些人?保護力如何?有哪些可能副作用?接種禁忌及接種後注意事項為何?良醫健康網一次整理:
優先接種對象有誰?
針對BNT疫苗到貨後接種對象,指揮中心說明,目前已規劃採校園集中接種或依通知書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方式,開放12歲至17歲(含)對象造冊接種,其餘將優先提供預約平臺意願登記,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18至22歲(含)民眾預約接種。
延伸閱讀:BNT來了,青少年打疫苗副作用比成年人大?12歲以下什麼時候可以打?重症醫師黃軒解答6大父母必知QA
保護力如何?
根據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在「台大醫院COVID-19常見問題」中表示:
從臨床試驗數據來看,Pfizer只打一劑保護力為52%,Moderna疫苗只打一劑的效果為69.5%,只打一劑AZ疫苗對有症狀COVID-19的保護力為76%,嬌生為66%,所以只打一針的話,mRNA疫苗不見得會比AZ好。
以各國實際施打的結果來看,在疫苗高覆蓋率的國家,如以色列,施打第一劑Pfizer疫苗後13-24天時可預防54%有症狀的COVID-19發生,蘇格蘭第一劑Pfizer疫苗對減少COVID-19住院為91%,AZ疫苗為88%;南韓第一劑Pfizer疫苗對預防COVID-19感染為89.7%,AZ疫苗為86%,效果都相當好。
總結來說,打一針的效果能有多少,除了藥物的效果外,也要取決於當時的環境。
延伸閱讀:BNT來了》已預約AZ、高端,如何改BNT方法看這裡、但有3種人不能登記!BNT副作用、保護力的7大QA一次看
主要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有哪些?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依據疫苗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第二劑之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
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例如: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促或心悸),務必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莫德納、BNT副作用比較》頭痛、發燒、噁心...兩種「mRNA疫苗」,誰副作用比較多!醫師一圖全解析
接種禁忌為何?
衛福部公布BNT接種禁忌族群如下:
-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 目前沒有足夠數據建議孕婦可常規接種COVID-19疫苗,惟若為高感染風險可能因罹患COVID-19導致嚴重併發症的情形,可經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除了以上4類人不建議接種BNT疫苗,北醫附醫感染科主任李垣樟表示,有先天心臟病、心肺功能不佳等問題者,施打疫苗後可能引發過度免疫反應,增加心臟負荷;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疾病者,也建議病情穩定後再評估接種。
接種間隔為何?
目前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 天。
接種後注意事項為何?
- 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
- 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