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原因的腹痛、胸痛 小心帶狀皰疹上身!水泡出現盡速用藥,避免神經痛纏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發言人、台北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帶狀皰疹和流感相同,都是由病毒感染。未來若想 預防、或避免復發,建議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李宜芸2022-01-21

時序進入秋冬,加上生活壓力大,醫院出現不少病人因為頭痛、胸痛或者其他部位疼痛就診的患者,經過檢查發現沒有大礙,就是痛得難受,隔幾天身體上出現水泡,才確診是帶狀皰疹。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發言人、台北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帶狀皰疹的症狀時常是先出現神經疼痛,皮膚表面的水泡才現蹤。建議一出現水泡就趕緊就醫使用抗病毒藥物,減少病毒破壞神經的程度,以免後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纏身。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三類人是高風險群

帶狀皰疹是源自於小時候感染的水痘皰疹病毒。水痘痊癒後,病毒仍藏在體內神經節中,伺機而動,等到成年後,因為生活壓力、疾病等因素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時,就容易被誘發出來。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與癌症病人等,都是高風險群。

帶狀皰疹發作時,常先從皮膚出現如針刺、火燒、被電到般的劇烈疼痛開始。因此臨床常看到「誤導」的情況:右下腹劇烈疼痛,起初以為是闌尾炎,檢查才發現長了水泡;又或者心臟疼痛,以為是心肌梗塞,做完心電圖沒有異樣,後來水泡才長出來,確診是帶狀皰疹。也時常有病人說痛好久,找不到原因,最後出現水泡,才被轉診到皮膚科治療。

這些水泡以帶狀呈現,少則四到五顆,有時多達十多顆,常見發作在軀幹、胸背腹部,臉部與四肢也可能發病。除水泡外,最難忍受的是因神經發炎導致的神經痛,甚至有一到兩成的病人在痊癒後,神經疼痛長達幾個月到數年。

帶狀皰疹有個俗名叫「皮蛇」,相傳水泡繞身體一圈就會死亡,不過臨床上鮮少有這樣的案例,因為人體神經節結構是一條條排列在人體單側,左右兩側分屬不同條神經,不可能出現繞圈的情況。雖然不可能繞圈,但臨床上偶爾會有年紀大或免疫力極差的病人,因病毒跑到血液中流竄,除軀幹上較大片的病灶外,在皮膚其他區域的表面出現零星的水泡,稱作擴散型帶狀皰疹。

長在軀幹上的帶狀皰疹,除神經痛外,後遺症並不嚴重,但長在特殊區域,如眼睛、鼻子、私密部位等,就要小心病毒會破壞其他神經,以致失明、大小便失禁、顏面神經麻痺、肌肉無力等狀況。

帶狀皰疹的病程大約兩到三週,皮膚的水泡只要經過好好照料,走完病程,就會恢復正常,而神經痛多半也會隨著皮膚水泡痊癒而消失,但少部分不幸運的病人會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甚至疼痛長達數年之久,極可能是罹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不信偏方、速用藥
皰疹後神經痛不纏身

所幸現在針對帶狀皰疹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健保也能給付,也有自費藥物可以選擇。只要罹患帶狀皰疹,不管是哪個部位一看見水泡,建議馬上用藥,以減少未來皰疹後神經痛的情況。

帶狀皰疹的抗病毒藥物,主要作用是減少病毒量,減少後續神經痛的比例、水泡也能好得較快,但無法讓病毒從人體消失。此外,抗病毒藥沒有止痛效果,若是疼痛難耐,還需要搭配神經痛的藥物,幫助止痛與神經修復。

在水泡照料上,不弄破水泡,換藥後覆蓋紗布,減少衣服摩擦,就能逐漸好轉。千萬不要嘗試偏方,以免皮膚感染。門診偶爾會看到年紀大的患者自行敷草藥,甚至到廟裡用硃砂筆在傷口上塗抹希望「斬蛇」,導致皮膚潰爛,更難照料。

如不幸在水泡好了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遲遲無法消失,風吹、換個衣服就痛,長達數個月到數年,影響精神與生活,可考慮使用神經阻斷術,由麻醉科醫師執行,阻斷疼痛的感覺,就能好轉。

因為病毒無法在體內「清零」,即使帶狀皰疹好了之後,未來免疫力系統再次下降時,帶狀皰疹就可能再度現身。美國有統計過,罹患帶狀皰疹後再次復發機率有六%。皮膚科醫師建議經濟有餘裕的高風險族群,即使得過帶狀皰疹,都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增加帶狀皰疹抗體的數量,抗體夠強,病毒就不會太活躍,也就不容易發作。

不過要特別建議,目前市面上的帶狀皰疹疫苗是減毒疫苗,若剛好免疫力較差,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口服類固醇或生物製劑等,要跟醫師討論評估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施打疫苗,避免引發感染。而目前也有滅毒疫苗做完臨床實驗,但還沒上市,值得期待。

值班醫師 黃毓惠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日本國際醫療中心皮膚幹細胞研究員
現職: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

帶狀皰疹照顧小撇步
1.若沒有傷口,可以沖澡但不泡澡,勿抓破水泡。換藥時可覆蓋紗布,減少皮膚摩擦;若水泡已破,暫時不碰水,可以生理食鹽水沖洗,按醫囑換藥。
2.均衡攝取營養,沒有特別禁忌。
3.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適當調解壓力。

責任編輯:李宜芸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