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有什麼特徵?懷疑是皮膚癌怎檢查?成因、症狀及存活率一次看

皮膚癌最常長在鼻頭、臉頰等頭頸部會受到陽光曝曬的地方。但也會因不同種類的皮膚癌而有相異的好發部位及症狀。

皮膚癌最常長在鼻頭、臉頰等頭頸部會受到陽光曝曬的地方。但也會因不同種類的皮膚癌而有相異的好發部位及症狀。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5-02-25

什麼是皮膚癌?皮膚癌的種類一表看
皮膚癌會癢嗎?症狀有哪些
懷疑有皮膚癌?自我檢查1口訣
皮膚癌的成因為何?
皮膚癌的治療
皮膚癌會死嗎?怎麼分期

{DS}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的痣或斑,也有人會選擇去醫美診所雷射除痣。但是除完後發現痣長回來,看起來還怪怪的,就醫診斷才發現原來是皮膚癌(skin cancer)!

根據111年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皮膚癌的發生率各是男女癌症的第8名,但死亡率就較其他癌症來得低,近幾年皮膚癌的治癒率將近百分之90。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療成果。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皮膚癌?症狀有哪些?

什麼是皮膚癌?皮膚癌的種類一表看

皮膚癌種類多元,可以大致區分成「惡性黑色素瘤」與「非惡性黑色素瘤」兩大類。其中好發率最高的是非惡性黑色素瘤中的「基底細胞癌」與「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占8成~9成左右。基底細胞癌的惡性度低,透過手術切除便能根治;而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較容易轉移 , 且有復發的可能,治療上還是以徹底手術切除為主。

其中的「惡性黑色素瘤(好發於淺色人種)」的盛行率雖然較低,但是最為可怕且致命,不過近年有越來越多新的標靶、免疫治療,先前台灣的研究顯示,黑色素癌五年存活率約45.63%,只要早期發現及治療,就不需太過灰心。


基底細胞癌

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

黑色素癌(瘤)

原因

陽光曝曬是主要風險因子;飲用地下水可能導致砷中毒,增加皮膚癌風險

容易發生在陽光長期照射之處

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暴露於陽光或日光浴燈等紫外線輻射,恐增加風險

症狀

常見於鼻子等陽光曝曬部位。特徵包括邊緣光澤似塗蠟,有珍珠樣光澤,有紅色血絲,有時伴有潰瘍

角化腫塊,伴隨脫屑,紅色斑塊等特徵,易誤認為乾癬或濕疹

常發生在肢端,如手掌、腳掌等部位。症狀可參考ABCDE檢查法,如為痣或黑色斑塊不對稱、邊界不平滑等

治療

主要透過局部治療(切除手術)、定期追蹤即可

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惡性程度,手術切除的範圍會更大,切除邊緣也會更寬

手術切除外,可配合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

其他

最常見的皮膚癌,盛行率最高,但相對良性

行為較為惡性,少數病例恐轉移到淋巴結

最為惡性

皮膚癌會癢嗎?症狀有哪些

皮膚癌最常長在鼻頭、臉頰等頭頸部會受到陽光曝曬的地方。基底細胞癌的形態,有些看起來像痣、有些是膚色,邊緣像塗了層蠟,中間有潰瘍、旁邊混合著一些血絲;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則會讓皮膚增生變厚,突出一顆如蕈狀,或者有些中間會潰瘍、脫屑。

且病變區域可能出現瘙癢或灼熱感,但由於皮膚癌早期往往不痛不癢,且生長緩慢,因此可能會延誤就醫。建議民眾可依循「ABCDE口訣」,定期自我檢查。

懷疑有皮膚癌?自我檢查1口訣

如何區分良性的痣和癌症呢?可以依循「ABCDE口訣」,定期自我檢查:

  • Asymmetry:痣看起來不對稱
  • Borde:痣的邊緣不規則、不太清楚或有暈開感覺
  • Color:顏色不均勻
  • Diameter:以手腳掌等末梢處大於0.6公分的黑痣
  • Evolution:變化性或突起

對民眾而言,很難區分是痣、斑、濕疹還是癌症,因此容易發生延誤診斷的情形。因此,若皮膚有異狀,經年累月似乎都不會好,不要都拿成藥擦,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延伸閱讀:痣變大是斑?還是癌?留意慢性傷口、濕疹!除痣須當心,小心將癌當成痣

皮膚癌的成因為何?

至於為何會發生皮膚癌?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的資料顯示,皮膚癌的發生原因大約有四項:

1. 皮膚長期暴露於陽光下、紫外線所造成的傷害
2. 長期無法癒合的慢性傷口
3. 皮膚長期暴露於化學藥劑中
4. 接受過長期放射線照射的部位

另外,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指出,亞洲人的惡性黑色素瘤好發在肢端、腳底,似乎與太陽沒有關係,近年也有相關研究顯示,許多黑色素瘤好發位置在腳底承受壓力最大的地方,推測「外傷」也是可能的危險因子。而過去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區域,也可能因暴露過放射線而致皮膚癌。最後則要留意家中是否有黑色素癌家族病史,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如有慢性好不了的傷口,也可能因沒有增生好,長出癌症。

皮膚癌的治療

皮膚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和生物免疫治療。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大部分皮膚癌可以手術治療且效果良好。

其中,黑色素癌是最具侵略性的皮膚癌。治療前,醫師會先確定癌症的期別,包括原位黑色素癌、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等。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黑色素癌通常通過手術切除治療,並進行後續追蹤。有時,醫師會建議進行淋巴結檢查,以確定癌症是否已經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結。如果黑色素癌已經進展到第三期或第四期,通常表示癌症已經轉移到淋巴結或遠端器官。這時,如果可切除的部分,仍會進行手術,但若癌症已轉移至肺部或腦部等遠端器官,則需要考慮系統性的治療。

傳統的化療對黑色素癌的效果較差,近年來,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標靶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來決定治療方案。

皮膚癌會死嗎?怎麼分期

第零期:僅限於表皮。
第一期:局限在真皮層、皮下脂肪層。
第二期:病灶未穿透到皮膚以外。
第三期:鄰近的淋巴結受到侵犯。
第四期:腫瘤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肺臟、肝臟、腦或是已有遠端皮膚、淋巴結的轉移。

至於皮膚癌的存活率,以黑色素瘤為例,第一、二期患者若能及時手術,預後通常不會太差,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8成,第二期約6~8成,第三、四期情況相對嚴峻,五年存活率往往不到兩成。但是近年的治療方式增加,如91歲時自曝罹患黑色素瘤、且出現肝臟及腦部4個2公分大小的遠端轉移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原本應屬於癌症末期且存活時間不到一年的他,在接受免疫治療後,直到2024年12月他100歲時才去世。

也由於皮膚癌變化多元,民眾可定期檢查身體皮膚狀況,如果看見變化,就可請皮膚科醫師判斷,若有疑慮就會切片化驗。只要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

參考資料:
台北榮總
衛福部桃園醫院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