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30秒
痣有4種顏色,出現在「手腳這邊」的痣可能是皮膚癌!教你用「ABCDE檢查法」判斷
痣是如何生成?
什麼樣的痣可能懷疑是皮膚癌?
皮膚癌的類型與症狀
手術切除即可?皮膚癌的治療方法
平時如何預防皮膚癌?
Q.骨質疏鬆與防曬如何兩全其美?
{DS}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的痣,且痣和「皮膚癌(Skin cancer)」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但並非所有的痣都會演變成皮膚癌。到底痣是如何生成?皮膚癌的類型與症狀又有哪些?就由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李政源醫師告訴你。
皮膚癌的早期症狀包括一些慢性不癒、反覆出現的腫瘤或傷口,這些腫瘤可能會出現潰瘍、流血或不正常的增生。如果一個痣或腫瘤突然快速變大或有異常變化,應該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
痣是如何生成?
痣的形成通常與皮膚表皮中的黑色素細胞有關。這些細胞在表皮內增生、聚集,成為我們所見的痣,且通常大多數痣都是良性的,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痣的成因多種多樣,可能與遺傳、陽光曝曬、荷爾蒙變化(如懷孕前後,荷爾蒙的變化會使痣變得更多或更深)有關。
至於痣的顏色,其顏色變化取決於其所在的皮膚層次:
- 黑色痣:痣位於較淺層,由於上面沒有表皮覆蓋,我們看到的就是黑色細胞,因此痣顯得黑色。
- 藍色、咖啡色痣:若痣深入到真皮層,黑色素透過皮膚厚度和光線折射後,顏色可能會從黑色變為藍色,甚至咖啡色
- 紅色痣:通常是由血管腫瘤引起的,而非黑色素所致。例如,櫻桃狀血管瘤或老化性血管瘤就較為常見,通常出現在手臂或身體上,特別是陽光常曝曬的地方。
什麼樣的痣可能懷疑是皮膚癌?
許多民眾可能擔心皮膚上的黑色斑點或痣是否為皮膚癌,因此了解皮膚癌的基本判斷方法「ABCDE五點檢查法」很重要。
A(Asymmetry,對稱性):健康的痣通常是對稱的,若痣呈不對稱形狀,如多邊形或三角形,應引起注意。
B(Border,邊界):健康的痣邊界清晰,若邊緣模糊或凹凸不平,需小心。
C(Colour,顏色):健康的痣顏色均勻,若顏色不均或有多種顏色,需警惕。
D(Diameter,直徑):健康痣直徑通常小於0.6公分(約四分之一英寸),若超過此尺寸需觀察。
E(Evolution,變化):若痣在短期內快速變大或有顯著變化,需特別注意。
若懷疑皮膚上的痣有問題,可以使用手機拍照並配合尺寸記錄,定期觀察變化。雖然ABCDE檢查法主要針對黑色素瘤,但對於其他皮膚腫瘤也有一定參考價值。綜合考慮痣的對稱性、邊界、顏色、直徑和變化,可以初步判斷其良惡性。若有疑慮,及時就醫是最明智的選擇。
皮膚癌的類型與症狀
皮膚癌主要分為三大類,分為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又稱扁平細胞癌)、黑色素癌(melanoma)。其中「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是最常見的一種,早期可能僅表現為黑色腫塊,容易被誤診。因此,早期的正確診斷非常重要。
基底細胞癌 | 鱗狀細胞癌 | 黑色素癌 | |
原因 | 陽光曝曬是主要風險因子;飲用地下水可能導致砷中毒,增加皮膚癌風險 | 容易發生在陽光長期照射之處 | 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暴露於陽光或日光浴燈等紫外線輻射,恐增加風險 |
症狀 | 常見於鼻子等陽光曝曬部位。特徵包括邊緣光澤似塗蠟,有珍珠樣光澤,有紅色血絲,有時伴有潰瘍 | 角化腫塊,伴隨脫屑,紅色斑塊等特徵,易誤認為乾癬或濕疹 | 常發生在肢端,如手掌、腳掌等部位。症狀可參考ABCDE檢查法,如為痣或黑色斑塊不對稱、邊界不平滑等 |
治療 | 主要透過局部治療(切除手術)、定期追蹤即可 | 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惡性程度,手術切除的範圍會更大,切除邊緣也會更寬 | 手術切除外,可配合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 |
其他 | 最常見的皮膚癌,盛行率最高,但相對良性 | 行為較為惡性,少數病例恐轉移到淋巴結 | 最為惡性 |
基底細胞癌
行為相對良性,通常局部侵犯,較少轉移,主要透過局部治療即可解決。但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患者常忽視其存在,但若發現持續數年的異常皮膚變化,特別是在陽光曝曬部位,如臉部、鼻子等,應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建議。
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的早期形態包括日光角化症和波紋氏症,這些原位癌變化輕微,但若發現臉部、特別是老人家的臉上有紅斑、脫屑、流血等現象,應提高警覺,及時就醫。鱗狀細胞癌的進展通常較慢,但長期未癒的皮膚異常應要注意。
黑色素癌
黑色素癌是最惡性的皮膚癌,雖然發病率低,但其惡性程度高,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預後影響重大。診斷黑色素癌時,可以運用ABCDE法則判斷:不對稱(Asymmetry)、邊緣不規則(Border)、顏色多樣(Color)、直徑超過0.6公分(Diameter)和變化性(Evolution)。典型特徵包括顏色深淺不一、形狀不規則、邊緣模糊、顏色多樣等。若發現這些特徵,應立即就醫。
另外,使用免疫抑制劑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如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使用免疫抑制劑,雖然能控制疾病,但也可能降低對癌症的偵測能力;此外,曾經接觸過輻射,或有慢性不良傷口、嚴重疤痕或燙傷病史的人,特別是鱗狀細胞癌患者,風險也會增加。對於黑色素癌,急性曬傷尤其危險。如果曾經曬傷到起水泡,黑色素癌的風險會顯著上升。此外,使用日曬機(如健身房中的日曬設備)也會增加黑色素癌的風險。
手術切除即可?皮膚癌的治療方法
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癌,三種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法都是手術切除,但它們的惡性程度和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相對良性的皮膚癌。手術切除後,它可能在原來的位置局部復發,但一般不會轉移。因此,手術切除後,定期追蹤即可。手術時,切除的邊緣會留得比較少,因為它的侵襲性較低;鱗狀細胞癌的治療方法也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其較高的惡性程度,手術切除的範圍會更大,切除邊緣也會更寬。由於可能轉移到淋巴結,因此手術後的追蹤會更加積極,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監測淋巴結有無腫大。
黑色素癌是最具侵略性的皮膚癌。治療前,醫師會先確定癌症的期別,包括原位黑色素癌、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等。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黑色素癌通常通過手術切除治療,並進行後續追蹤。有時,醫師會建議進行淋巴結檢查,以確定癌症是否已經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結。如果黑色素癌已經進展到第三期或第四期,通常表示癌症已經轉移到淋巴結或遠端器官。這時,如果可切除的部分,仍會進行手術,但若癌症已轉移至肺部或腦部等遠端器官,則需要考慮系統性的治療。
傳統的化療對黑色素癌的效果較差,近年來,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標靶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來決定治療方案。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還可考慮放射治療或重粒子療法。
平時如何預防皮膚癌?
皮膚癌的主要風險因子,都可能與陽光曝曬有密切關係。因此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曬工作非常重要。
1.陰天也要防曬:防曬要積極且謹慎,即使在陰天也不能忽視防曬。對於不喜歡使用防曬乳、覺得黏膩的族群,可以選擇戴帽子、穿袖套等。此外,去海邊玩時也要注意防曬,避免曬傷起水泡,因為這會增加罹患黑色素癌的風險。
2.防曬乳的選擇:建議民眾選擇「物理性防曬」,並確保SPF值至少為30,建議選擇PA++以上的防曬產品。
物理性防曬乳的成分通常包括二氧化碳或氧化鋅,它們能直接阻擋、反射或折射陽光。相比之下,化學性防曬乳會吸收紫外線,然後被代謝成其他物質,但這些物質可能殘留在皮膚上,對健康有潛在風險。儘管物理性防曬乳較為黏膩,因此市場上的防曬乳通常混合物理性和化學性成分,但建議優先選擇物理性防曬乳,並挑選質地不黏膩的產品。
3.防曬乳的使用厚度:一般來說,臉部應塗抹相當於十塊硬幣大小的防曬乳。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或去海邊時,需要經常補擦,因為水或汗水會沖掉防曬乳。即使在室內,通常每四個小時補一次;若有運動或流汗,則每兩個小時補一次。在高山或雪地等紫外線特別強的環境中,需更加頻繁地補擦。
4.容易被忽略的防曬部位:包括脖子、後頸部、肩膀和耳朵。髮量較少的人也應注意頭頂的防曬。
5.防曬乳的使用時間:過去建議出門前30分鐘塗抹,但現在大部分防曬乳的成分即時有效,因此可以在出門時攜帶防曬乳隨時補擦。
關於防曬乳的形式,無論是噴霧型還是乳液型,都需根據個人偏好和使用感受來選擇。重要的是選擇成分以物理性防曬為主的產品。對於嬰幼兒,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小孩,建議使用物理性遮蔽如帽子、袖套,而避免使用防曬乳。使用噴霧型防曬乳時,應注意避免吸入,特別是對小朋友。
Q.骨質疏鬆與防曬如何兩全其美?
預防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多曬太陽,但同時也需要防曬來避免皮膚癌。這兩者看似互相矛盾,但其實可以找到平衡點。
其實,在台灣這樣的緯度,每天只需要曬大約十分鐘的太陽,通常就能夠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如在上班途中買咖啡時曬曬太陽,這樣的短暫曝曬就已經足夠。一般來說,不需要過於擔心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除非是完全避免陽光,或使用非常嚴密的防曬措施。
如果還是擔心維生素D不足,可以考慮通過飲食或保健品來補充。這樣即使積極防曬,也不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
延伸閱讀
痣變大是斑?還是癌?留意慢性傷口、濕疹!除痣須當心,小心將癌當成痣
長斑、痣,是皮膚癌前兆嗎?皮膚癌還分3類,這種最危險!一次解析「皮膚癌」的成因、症狀及自我檢測方法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