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就可拿健保卡免費篩檢「糖尿病」!多久要檢查一次?怎麼預防?醫師一次解析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3-05-08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在109年共奪走了超過一萬多條寶貴的生命,平均每小時就有1.2人死亡。許多知名人士如李登輝、宋美齡以及歐美影星湯姆漢克斯、安潔莉娜裘莉都曾經受到糖尿病的困擾。究竟糖尿病的成因是什麼?危險因子有哪些?妊娠糖尿病又是什麼?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體重照護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黃峻偉醫師說給你聽:

糖尿病的成因、類型差異

糖尿病可以說是「會導致身體控糖能力變差的疾病」的統稱。其他較少見的還有急性胰臟炎、胰臟切除等情形,只要會導致胰臟胰島素功能喪失或變差的問題,都可能造成糖尿病。但依據成因,糖尿病的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1. 第一型糖尿病:多在兩歲之後發病。成因是由於不明原因造成免疫系統破壞胰臟功能,造成先天性缺乏胰島素。
  2. 第二型糖尿病(較常見):遺傳。原本就有胰島素功能較差的體質,再加上沒有良好的照顧、保養,隨著年齡增長,胰島素功能漸漸就會喪失,進而導致血糖升高。

其他還有較少見的「基因型糖尿病」,只要帶有某幾種基因,到了一定年紀就必定會罹患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什麼?

另外,妊娠糖尿病也是新手媽媽最害怕的疾病之一,2020年代的統計數據,盛行率約是10~20%。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婦女在懷孕期間發生,可以視為在懷孕中、控糖能力不好的表現。可能原因是家族體質的遺傳、少運動、久坐、多吃糖、年紀等綜合因素造成的結果。

孕婦在「懷孕後期」因荷爾蒙的影響,影響身體的控糖能力,導致胰島素阻抗性上升,造成血糖升高的情況。雖然營養很重要,但孕婦血糖偏高、營養過剩的狀況,反而會讓寶寶吸取多餘的營養,進而導致一些健康的危害。若媽媽有妊娠糖尿病,未來寶寶肥胖的機會就會比一般小朋友高出許多。

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在了解遺傳是造成糖尿病的一大風險因子外,其實「肥胖」族群也要注意了,隨著體重的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也會跟著提高。過去有研究顯示,若以糖尿病盛行率5%來看,「白人、黑人、東亞、南亞人的BMI」各會是多少:

  • 白人:BMI 30
  • 黑人:BMI 26~27
  • 東亞人:BMI 24
  • 南亞人:BMI 22

其他可能的因子還有:

  • 高血壓
  • 高血脂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黑色棘皮症
  • 較少運動
  • 體重過重
  • 妊娠糖尿病

由此可以看出,不只體質(基因)也會影響糖尿病,只要體重越重、有肥胖相關疾病,有糖尿病的危險就會更加提高。

不容忽視的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並非只是讓你血糖升高而已,長期高血糖會破壞身體各種器官,產生「糖尿病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可以大分為「大血管疾病」和「小血管疾病」,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或是周邊動脈硬化等;小血管疾病包括腎臟病變、眼睛視網膜變化、神經病變等。

除此之外,也可能會導致複合性的問題,如足部的病變,因為腳部的血液循環差,造成神經一起變差,形成踩到東西、被踩到也感覺的狀況。再來,也因為免疫系統變差,只要經感染就可能造成難以控制的情形,非外傷性的截肢患者中,就發現有一半和糖尿病有關。

可以做什麼檢查?建議多久健檢?

若想揪出糖尿病,我們可以做什麼檢查?如為糖尿病風險群,可以自行前往醫療院所自費抽血檢查。一般人可以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的成人健康檢查(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只要符合資格,拿健保卡到特約醫療院所就可接受檢查。

【延伸閱讀】不是老人家才要做糖尿病檢測!皮膚癢、視力模糊...提前揪出「糖尿病」必知的3種檢測

預防糖尿病怎麼做?

糖尿病患可能會有的迷思,如「有糖尿病就不能吃碳水化合物?」答案是錯,偶爾吃還是可以的。但先重新認識碳水化合物是什麼,碳水化合物簡單分類可以分成「醣類(單醣雙醣)」、「澱粉」。

世界衛生組織過去就建議,越少吃醣類(此指外加糖)越好,但並非不吃,而是減量食用;澱粉則以加工形式的不同分為「全穀澱粉(越接近採收時的形狀,如糙米、燕麥米)」與「精緻澱粉(需加工,如米漿)」。因此挑選好的澱粉、醣,偶爾吃都是可以的。

習慣養成是關鍵
糖尿病是因為身體的胰島素功能退化所致,但隨著年紀增長,胰島素功能本就會漸漸退化,就算有著良好的生活型態,但到了年老之時,還是有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但若能做到「少吃糖 、少油炸、避免久坐、多動」就可以讓糖尿病遠離你。

今年就有研究發現,有糖尿病基因、較容易罹患妊娠糖尿病者,在懷孕初期多運動,就發現罹患風險降低到與一般人相同。因此若有體質,只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少久坐、有規律運動、少吃加糖的食物,若為過胖就要減重),就可以讓我們避免糖尿病的威脅。

【延伸閱讀】會得糖尿病就是因為愛吃甜?新陳代謝科醫師告訴你:糖尿病常見4迷思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