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長輩才會有 糖尿病已年輕化!多喝、多尿,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就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異常的疾病,是由於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退化,而導致血糖升高。
據衛福部統計,糖尿病在二○二○年奪走了超過一萬個國人的生命,平均每小時就有一・二人死亡。 許多知名人士如李登輝、宋美齡以及歐美影星湯姆.漢克斯都曾經受到糖尿病的困擾。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異常的疾病,是由於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退化,而導致血糖升高。根據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劉鳳炫的口述,一旦檢查出血糖偏高的情況,就必須好好控制飲食、多運動,才能避免更嚴重的問題。以下為口述要點:
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 有何不同?
在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九.三%,即全台已有超過二百二十萬人罹患糖尿病。除了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外,近年來還觀察到,四十歲以下的糖尿病發生率及發生人數占比都有微幅上升趨勢,糖尿病年輕化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
在這其中,以「第二型糖尿病」為大宗,而「第一型糖尿病」僅占了○・五%至○・七%左右。這兩種糖尿病的發生原因也有很大的不同,以第一型糖尿病為例,多發生在兒童期或青春期,是由於胰臟功能因不明的原因,被免疫系統、病毒或其他原因破壞,導致胰臟無法發揮原有的功能,造成先天性缺乏胰島素,需要靠注射胰島素,來幫助胰臟功能正常活動。
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有多重原因造成,包括遺傳、肥胖和不良生活習慣等,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遺傳。近年來,由於民眾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習慣,或在兒童或少年時期持續肥胖的狀態,年輕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率逐漸增加。
雖然第二型糖尿病與遺傳有關,但不是所有帶有糖尿病基因的人都會發生糖尿病。總的來說,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和持續運動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的有效方法。因此,只要調整好生活,就可以降低發生糖尿病的機會。
糖尿病症狀 記住「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症狀因不同型糖尿病而有所差異,占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通常會表現出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明顯減輕等「三多一少」症狀。而且皮膚搔癢、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容易疲倦等非典型表現也可能出現。
若不及時控制,糖尿病可能會導致各種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和黃斑部病變可能導致失明;高血糖可能損傷神經系統,引起手腳發麻;「糖尿病足」可能導致潰爛和壞死,甚至需要截肢;慢性腎臟衰竭可能需要終身洗腎。
相比之下,第一型糖尿病的症狀不如第二型糖尿病明顯,但通常會表現出倦怠、食慾不振等非典型症狀。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肚子絞痛、噁心想吐、呼吸急促等急性症狀,這是由於血糖過高引起的酮酸中毒所致。由於第一型糖尿病多發生於兒童,父母應特別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如有不尋常的症狀應及時就醫。
糖尿病前期是什麼?
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其狀況與數值並未達到真正診斷為糖尿病的範圍。常見有兩種情況:空腹血糖異常,是指數值介於一百至一百二十五mg/dL(正常空腹血糖值會小於一百mg/dL,診斷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值須超過一百二十六mg/dL);另外一種是葡萄糖耐受異常,是指其血糖值在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下,介在一百四十至一百九十九mg/dL (正常時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的血糖值不超過一百四十mg/dL,糖尿病人的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則會超過兩百mg/dL)。
基於這兩種糖尿病前期的發現,更需要小心謹慎以避免走向真正的糖尿病。因此養成正確的飲食方向與均衡概念、持之以恆的運動以降低胰島素抗性與減輕體重、及利用一些科技輔助的血糖測試產品監測血糖起伏等,都能讓自己的身體狀況在自我的充分了解下保持和諧。
四十歲後可以做這健檢
最後提醒,對於已有糖尿病者,就需要留意保持均衡飲食、每週運動的良好生活形態,同時遵囑配合用藥,才能夠好好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的出現;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對於自己的血糖監測、體重控管、飲食規範要有一定的警戒與注意;對於一般人來說,在四十歲後也可以每三到五年做一次成人健檢,以了解自己的三高、心血管等狀況。
值班醫師 劉鳳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秘書長、長庚醫院主治醫師
現職: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吃苦瓜有效嗎?
苦瓜萃取物在動物實驗上發現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這些功能食品只能當作輔助而不能替代藥物使用。真正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還是建議要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出適合自己的藥物及飲食計畫,不要將保健食品當作藥物來使用而延誤病情。
延伸閱讀
不是老人家才要做糖尿病檢測!皮膚癢、視力模糊...提前揪出「糖尿病」必知的3種檢測
擺脫身體慢性發炎!美國糖尿病協會:多吃10種食物「抗糖化」,預防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