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斑、痣,是皮膚癌前兆嗎?皮膚癌還分3類,這種最危險!一次解析「皮膚癌」的成因、症狀及自我檢測方法

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皮膚癌的發生率各是男女癌症的第8名,但死亡率就較其他癌症來得低,近幾年皮膚癌的治癒率將近百分之90。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2-11-14

1.什麼是皮膚癌?
2.皮膚癌的症狀有哪些?
3.皮膚癌的成因為何?
4.如何判斷是否皮膚癌?能自我檢查嗎?
5.皮膚癌怎麼分期?

{DS}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的痣或斑,也有人會選擇去醫美診所雷射除痣。但是除完後發現痣長回來,看起來還怪怪的,就醫診斷才發現原來是皮膚癌(skin cancer)!

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皮膚癌的發生率各是男女癌症的第8名,但死亡率就較其他癌症來得低,近幾年皮膚癌的治癒率將近百分之90。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療成果。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皮膚癌?症狀有哪些?

什麼是皮膚癌?

皮膚癌種類多元,可以大致區分成「惡性黑色素瘤」與「非惡性黑色素瘤」兩大類。其中好發率最高的是非惡性黑色素瘤中的「基底細胞癌」與「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占8成~9成左右。基底細胞癌的惡性度低,透過手術切除便能根治;而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較容易轉移 , 且有復發的可能,治療上還是以徹底手術切除為主。

其中的「惡性黑色素瘤(好發於淺色人種)」的盛行率雖然較低,但是最為可怕且致命,不過近年有越來越多新的標靶、免疫治療,先前台灣的研究顯示,黑色素癌五年存活率約45.63%,只要早期發現及治療,就不需太過灰心。

皮膚癌的症狀有哪些?

皮膚癌最常長在鼻頭、臉頰等頭頸部會受到陽光曝曬的地方。基底細胞癌的形態,有些看起來像痣、有些是膚色,邊緣像塗了層蠟,中間有潰瘍、旁邊混合著一些血絲;扁平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則會讓皮膚增生變厚,突出一顆如蕈狀,或者有些中間會潰瘍、脫屑。

皮膚癌的成因為何?

至於為何會發生皮膚癌?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的資料顯示,皮膚癌的發生原因大約有四項:

1. 皮膚長期暴露於陽光下、紫外線所造成的傷害
2. 長期無法癒合的慢性傷口
3. 皮膚長期暴露於化學藥劑中
4. 接受過長期放射線照射的部位

另外,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指出,亞洲人的惡性黑色素瘤好發在肢端、腳底,似乎與太陽沒有關係,近年也有相關研究顯示,許多黑色素瘤好發位置在腳底承受壓力最大的地方,推測「外傷」也是可能的危險因子。而過去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區域,也可能因暴露過放射線而致皮膚癌。最後則要留意家中是否有黑色素癌家族病史,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如有慢性好不了的傷口,也可能因沒有增生好,長出癌症。

如何判斷是否皮膚癌?能自我檢查嗎?

如何區分良性的痣和癌症呢?可以依循「ABCDE口訣」,定期自我檢查:

Asymmetry:痣看起來不對稱
Borde:痣的邊緣不規則、不太清楚或有暈開感覺
Color:顏色不均勻
Diameter:以手腳掌等末梢處大於0.6公分的黑痣
Evolution:變化性或突起

對民眾而言,很難區分是痣、斑、濕疹還是癌症,因此容易發生延誤診斷的情形。因此,若皮膚有異狀,經年累月似乎都不會好,不要都拿成藥擦,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延伸閱讀:痣變大是斑?還是癌?留意慢性傷口、濕疹!除痣須當心,小心將癌當成痣

皮膚癌怎麼分期?

第零期:僅限於表皮。
第一期:局限在真皮層、皮下脂肪層。
第二期:病灶未穿透到皮膚以外。
第三期:鄰近的淋巴結受到侵犯。
第四期:腫瘤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肺臟、肝臟、腦或是已有遠端皮膚、淋巴結的轉移。

也由於皮膚癌變化多元,民眾可定期檢查身體皮膚狀況,如果看見變化,就可請皮膚科醫師判斷,若有疑慮就會切片化驗。只要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

參考資料:
台北榮總
衛福部桃園醫院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