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最好!花千元你就能吃到新鮮現榨油品
塑化劑、假米粉、毒布丁、毒澱粉、毒醬油、毒餐盒、假台灣米、假橄欖油(連辣椒油、花生油和麻油等全部都加香料)、食用餐具用低價的工業用不鏽鋼製作,這是台灣近兩年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更令民眾憤怒的是,大部份都是媒體揭發的,政府在食品安全的把關近乎失能,越來越多民眾不再相信政府把關,開始自製食品,台灣民間的食品安全寧靜革命,正方興未艾。
在這一波假油事件爆發沒兩天,一位家醫科醫師余尚儒,為了保護他們夫妻與兩位幼兒健康,在臉書發文團購,打算從荷蘭網購手搖榨油機,「為了確保安全,外出用餐時,我們甚至考慮『自己帶油上餐廳』,請廚師用我們自製的油品來做菜。」
醫師自製麵包、炒茶還要自己榨油
在此之前,余尚儒與太太,已經採取許多食安的自保措施,除了到農民市集直接向生產者買菜,還自製饅頭、麵包,親手炒茶,就是為了在政府怠職、廠商黑心的狀態下自力救濟,現在連油都要自己冷壓榨取。
余尚儒說,他研究比較發現,市面上的榨油機,有中國大陸與歐洲製造兩大機種,他挑選荷蘭製的榨油機,每台價格換算約台幣4千多元,他已先行下單購買4台。他特別挑選日本也有進口的型號,以防歐洲油籽作物成分與台灣略有不同,避免導致榨油不順。榨油機送到台灣後,他會向農民直接訂購新鮮無毒的花生、芝麻來榨油,甚至不排除與工廠合作,自製台灣本土榨油機。
專家稱讚 指豬油都比市售沙拉油好
對於余尚儒的做法,資深食品科技顧問顏文俊直呼:「這樣最好!」顏文俊表示,現在的油脂工廠,根本就是「化學工廠」,做出的油,過度精製,對身體非常不好。他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以台灣自產的花生、芝麻製油,「將這些種籽稍微炒過,榨取後,裝在小瓶內,3個月內吃完,再榨新的。」
顏文俊研究指出,近年甚至連中國大陸,都吹起「小油廠」養生風潮,各地農村設置小型榨油工廠,「需要用油的時候,向農民買當地新鮮的製油作物,去工廠裡榨油帶回家用,這樣的油對身體最好。」他認為,油品應該堅持地產地銷原則,「何必行銷全世界?用台灣的農產榨油,給台灣人自己炒菜吃最健康!」
顏文俊認為,以這種作法榨取的花生油、芝麻油是「粗精製油」,保留最多種籽營養成分,比沙拉油好多了。他分析,沙拉油是以黃豆做原料,黃豆油脂很少,必須用溶劑萃取,性質非常不安定,放冷凍庫也不會凝固,是一種比較差的油;連一向被視為高膽固醇的豬油,「只要不過度攝取,都比沙拉油更好。」
顏文俊說,一般炒菜,適合用台灣本土花生油、芝麻油;若偶爾想吃炸物,用豬油、棕櫚油都很適合,市面上常見的沙拉油與橄欖油,並不是最健康的選擇。
代客炒種籽、榨油正夯
除了自行榨油,也有民眾購買油籽請油行代為榨油。彰化二林老字號、有50年歷史的油行、泉德成老闆洪榮利表示,自家有古老的榨油機器,會「代客炒種籽、榨油」,代客榨油的價格是一斤1.5到9元不等;彰化地區富含油脂的花生,4斤便可榨出1斤花生油,常有農民一口氣便拿來3、400斤來榨油,拿來自用或送人。
衛福部肯定 但籲注意清潔衛生
洪榮利表示,經過這次油品風暴,他很慶幸自己生在油品世家,「以前在外地讀書,吃到一般沙拉油,都覺得口感怪怪的,」現在果然出事。他說,常有化工公司的業務員向他兜售香精,「有花生油香精、芝麻油香精,」這次大統中標的違禁香精,都在業務兜售之列。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業管理科長劉芳銘說,她肯定小油廠代客榨油,是一種安全又健康的方式,自家食用沒有問題;但若要散裝販售,必須清楚標示原產地、品名。民眾若想買種籽讓油廠代榨,必須觀察機器的油渣是否清除乾淨,否則容易滋生細菌,油廠也必須遵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才能讓民眾吃得安心。
●延伸閱讀: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本文獲「上下游新聞市集」授權轉載
(1) 建立一個關注農業、食物與環境議題的網站,一方面聘請專職記者進行專題報導,同時也邀請各界作者,在此發表包含食物、耕作、農地保存、食 育教育、綠能生活的文章,交換更多元的訊息。
(2) 主動進行農產品開發,提供給消費者健康的在地食物,也讓農村的經濟更活潑。
(3) 提供其他對友善土地有幫助的相關產品,讓消費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