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要住外面!」面對孩子上大學的獨立宣言,爸媽應該這麼做...
馨馨家住桃園,很幸運地考上台北的大學,父母原本開心女兒通車上學還算方便,可就近照顧,沒想到讀了一個學期,她竟要求外宿,暑假還開始找起房子。先不說租屋多一筆開銷,萬一偷偷跟男朋友同居,如何是好!但孩子為了獨立自主不斷爭辯,該怎麼辦?
多用「我」訊息聆聽
少用「你」訊息責備
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建議父母,除了恭喜孩子上大學,也要主動思考孩子長大了,有哪些事可以開始學習做主?哪些原則不能超越?「訂好遊戲規則,不要等孩子來吵,父母才給,要先想好,不要吵一樣給一樣。」
楊俐容表示,面對大學階段的青年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有幾件事:
1.儲蓄愛的存糧
除了持續表達關懷與愛,「輕鬆對談是最有能量的」。開放的聊聊親友的愛情故事或有關的社會案件,以輕鬆口吻表達看法、點出家庭價值觀,就能不著痕跡地影響孩子。
2.要有好的溝通方法,不要囉嗦
父母要懂得聆聽。讓孩子多說、主動說,會比父母一直說要好很多。父母只要適時回應,「聽起來,你很有判斷能力喔!」孩子感到窩心,覺得父母了解、信任,反而更願意約束自己,不需要為反抗而反抗。
3.父母要用「我訊息」表達關心
假如孩子在外租房子,爸媽撥電話給他,發現他深夜12點還沒回去,這時父母可說「我不知你跟誰在一起,很擔心你的安危」,而不是用「你訊息」──你怎麼那麼不懂事?那麼不會想?的責備口氣。至於行為規範的部分,父母要溫和而堅定地將底線說清楚,再跟孩子商討約定。若雙方覺得合理,則皆大歡喜;若有一方覺得不合理,再從傾聽開始討論。
不過,父母必須體認,離巢代表孩子已經長大,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如果因為溝通不良,使得孩子必須欺騙父母,那不只父母傷心,孩子的內心也是痛苦的,背後的情緒是煎熬的。親子間最怕的是,父母束手無策,揚言放棄他、不管他,孩子會覺得家人是冰的,而我是壞的。若因此破壞親子關係,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