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倒貼薪水也不放棄!連加恩:好命的孩子,應該要付出更多
遙遠的西非布吉納法索,有一個名叫古都古的小鎮,那裡有一間台灣人出錢蓋的「霖恩小學」,當初負責協調和監工的人是台灣最出名的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連加恩在古都古除了蓋小學,還曾創下垃圾換舊衣的奇蹟,他所締造的傳奇,後來被王小棣導演改編成電視劇「45度C天空下」。
退役回到台灣,連加恩的第一份工作是台北榮總家醫科住院醫師,之後進入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擔任防疫醫師,三年前,他接受外交部委派前往非洲從事醫療外交工作,2013年底,他選擇退下公職轉戰民間公益團體,成為屏東基督教醫院合作的挪威國際路加組織派駐南非的代表,未來也會與畢嘉士基金會合作,一起為「霖恩小學」籌措營運經費。看似不停地轉換跑道,但對連加恩來說同樣都是助人的工作並沒有不同,他說︰「早在非洲服役時,我就體會到走助人這一行,永遠不會有失業的問題。」
【徬徨少年時】
連加恩是牙醫的兒子,他排行老二,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我高中讀的是建國中學,選第三類組是遵循父親想要我當醫生的期望,後來順利考上陽明醫學院,我一直是個按部就班的乖小孩。」
連加恩說,他的爺爺是在台灣光復的前幾天,躲在防空洞因腦膜炎過世,那一年他的父親才兩歲,是父親的哥哥工作賺錢把父親養大。「行醫救人是我父親最初的人生志向,他重考兩次都考取牙醫系,他希望我讀醫學系,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因為這樣的緣由,連加恩的父親一直很重視小孩的教育,而他也不負父親苦心的栽培,從小課業就特別突出,並以優秀的成績擠進建中的資優班。
「把書念好,然後呢?」考上建中之後,連加恩不經這樣問自己,他感到迷惘,「有好長一段時間,放學後我和幾個死黨跟著班上的留級生到處玩,打撞球、溜冰、在西門町亂晃;後來一群人又迷上大型電玩,我騙父母去補習其實是去打電動,常常玩到晚上11點,再搭最後一班公車回家。」生活失去目標,心很空虛,「上課睡覺只是我心裡沒有動力的一種表現。」
在學校,連加恩是讓老師傷心的班長,然而在教會,他可是一個拿全勤獎的優良信徒,每個周末他固定參加教會活動。「我內心的風景旁人察覺不到,但我卻隱約感覺上帝好像可以理解。」連加恩說,高二下學期的一天,他書唸到一半,心裡突然響起一些詩歌的旋律,他感到一股神聖的氣氛,瞬間淚如雨下,「我跪在地上,想到自己生命的貧乏,我禱告耶穌,請祂來改變我的生命。」那一天起,連加恩把自己毫不保留地交給上帝。多年後,連加恩回想這件事,才發現,人生中很多的精采,都是發生在那個禱告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