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愛上網團購買零食?網購食品無「法」管,注意6件事避免吃到壞東西
現代人生活忙碌,傳統採購費時費力,四通八達的網購就成了最佳選擇。台灣網購食物的市場特別蓬勃,種類從原食材到加工食品、飲料、零食,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但你知道嗎?網購食物,目前根本無「法」可管。上網買吃的,記住這幾件事情,把關靠自己。
1、產地直送的「真食物」是首選
上網買吃的,我最推薦買「真食物」,也就是食材。經過多次食安風暴,大家都知道加工食品對身體只有熱量沒有營養,不少上班族開始思考自己下廚,在沒有時間採購的情況下,直接送到家的網購就像及時雨。
不管網路業者如何行銷,消費者都要把重點放在「產地直送」。購買食材還是以農家自己種、自己養的為首選,不僅因為掌握源頭,風險較小,農家產地直送,比起超市從運送到上架,贏的是時間差,鮮度和美味上都不會打折扣。
跟農民買的好處不少,除了用行動支持農民的理想,農民少了中間盤商的剝削,合理利潤能讓他們更無後顧之憂,投入用心無毒的栽種。這種相互相依的消費模式,讓農民跟消費者開始有良性的互動,自此我們吃下的食物開始有品牌、人名,而不是來路不明的食材,透過長期購買,久而久之農民也變成我們的朋友。
2、分門別類個別採購
為了讓大眾可以一次購齊,結合農、漁、畜、牧的網購平台因應而生,這種平台看似很方便,大部分的人也偏好這種集中採購,但是除非是很有公信力的平台,否則並不鼓勵集中採購。平台靠收購的方式有時很難掌握貨源品質,而且為了維持貨源充足,供貨商會同時有好多家。這些產業結構龐大又複雜,種植和養殖過程非你我可以輕易了解。
3、便宜沒好貨
喜歡網購的人,總認為網購可以比價撿便宜,很多商品網購簡直是買到賺到。如果是3C產品,那我沒話說,知道型號的話,確實可以貨比三家不吃虧,但如果是食材、食品,你也真的那麼認為,我只能說你真是太天真。
網購食材中最大的陷阱就是,你無法看到成品以及實際挑選,食材跟其他商品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食物有新鮮度、大小、產地的區別,若是你對品質不是那麼了解,誤用價錢做判斷,很容易吃虧上當。
像海鮮的鮮度、大小、產地,直接關係到售價。鱈場蟹是活體還是急速冷凍?產地是北海道還是韓國?這些都會讓價格差很多。購買海鮮和乾貨這種差價大的食品,還是別太輕易相信網購,到有信用的實體店面採購才是上策。
牛肉也是一樣,網路上看起來肋眼牛肉大塊又便宜,看到「下殺價」,沒有買簡直是對不起自己。但你無法確認,這塊牛肉會不會是反覆冷凍再解凍,保鮮期快要到期之外,油花最漂亮和價格最貴的頭蓋肉,已經高價切除出售,剩下的肉排只能賤價拋售。
4、要有區域概念
很多人認為反正都已經是網購了,從哪裡送來也沒差,這個想法大錯特錯。物產來自哪個區域還是有些差別的,好比海鮮,產地當然是澎湖、龜山島最好;米食、蔬菜、雞肉以花東無毒產業最佳,這些產地共同的特色就是工業少,汙染少,經過這一層篩選和過濾,你購買的食材也會比較安全些。
5、有實體店面更佳
不管是加工食品,還是餅乾、蛋糕、零食,最好還是以有實體店面或是老品牌者為優先考慮。原因不外乎比較有保障。在台灣,似乎任何人只要想賣食物,都可以在網路上販賣,張三、李四做的水餃、餡餅、餅乾…通通上架網拍,完全沒有任何衛生單位可以監控,在衛生條件不明和食材來源不清楚的情況下,盲目選購會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群中而不自知。
在台灣,只要看準某件商品熱賣,任何人都可找代工廠生產。有些通路商看準某樣東西好賣,就找代工廠做自我品牌,透過這種方式降低成本,製造利潤。這種只有配方,卻完全沒有任何生產和製造能力的商家,在網路上太過氾濫,讓很多問題暗藏其中。
購買這類商品,由於通路商缺乏專業,少了對上游廠商的稽核能力,雖然價格便宜,但食品安全著實卻令人堪慮。且過度購買這些網路「混血商品」,可能間接打擊到市面上自己設立工廠和生產線的用心品牌。
6、買到「貼標」食品容易變冤大頭
網路食品賣家常做的事之一就是貼標,買A商品換成自己的B商品,也就是換湯不換藥。透過華麗包裝和動人行銷,卻讓價格三級跳。這本來就是商業手法,用自己創造出來的品牌來加價,也沒有錯。但其實各家貨源源頭相同,東挑西撿還以為自己選得特別,其實內容都一樣,購買這類商品最是冤大頭。要看穿這類貼標手法很簡單,不要相信商家天花亂墜的故事行銷,請評估對方是否有能力自已生產。
網購雖然便利,但是目前無法可管,加上逃漏稅等問題,還是要謹慎尋找賣家。建議最好是找有實體通路和老店,並參考賣家評價,才不會讓網購成為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