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疼痛、治療憂鬱症....催眠,真的能治病嗎?

撰文者: 蔡東杰 醫師2014-11-28

「催眠」是神祕又吸引人的。在台灣,一提到催眠,大家可能只會想到前世今生和催眠舞台秀,這兩件事確實都是催眠,但這兩件事可能只佔所有催眠現象不到百分之一,如果只以這兩件事來理解催眠,那將會發生很大的偏差。催眠並不是神奇而遙遠的,事實上,催眠發生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而且是可以經由自我練習來達到幫助自己身心健康的方法。

對於催眠最常使用的定義就是「暗示」,只要催眠的對象願意接受催眠師的暗示,他就可以一步一步地進入催眠狀態,很重要的是接受催眠暗示的主導權是在催眠的對象身上,而不是在催眠師。催眠師會提出許多的催眠暗示,例如:放鬆、專注、閉上眼睛、深呼吸、更舒服、進入內心的世界,但是並不能夠強迫催眠的對象接受這些指令,催眠的力量是來自於催眠的對象。

例如在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對催眠的對象說:「閉上眼睛,放鬆眼皮的肌肉,放鬆眼睛周圍的肌肉,放鬆臉部的肌肉,放鬆頭部的肌肉,放鬆頸部的肌肉,放鬆肩膀的肌肉,放鬆雙手的肌肉,放鬆胸部和腹部的肌肉,放鬆背部和腰部的肌肉,放鬆雙腿雙腳的肌肉......」催眠的對象接受了催眠師的暗示進入一個放鬆舒服的狀態,而被催眠了。

如果我們仔細地回顧整個過程,催眠師雖然說了許多的話,但是真正將從頭到腳的肌肉放鬆的人卻是那個被催眠的對象,只有催眠的對象願意接受催眠師的暗示,才可能被催眠,因此事實上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

在催眠的過程當中會出現許多所謂的催眠現象,我們可以粗略的歸納成以下四類:

一、創造:包括正性幻覺、年齡回溯、催眠後暗示、自動化書寫。
二、刪除:包括負性幻覺、失憶、麻醉。
三、扭曲:包括時間扭曲、止痛、記憶強化。
四、其他:包括僵直和解離,解離可以出現在行為、情緒、感覺和知識。

催眠師引發催眠現象之後,可以依據不同的情境而有不同的運用。例如:舞台秀的催眠師,可以引導催眠對象出現視幻覺及觸幻覺,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小狗,並和小狗高興地玩了起來;也可以引導催眠對象把馬桶刷當成一束鮮花的錯覺。將催眠現象豐富舞台表演,達到娛樂的效果。而催眠治療師,則是運用各種催眠現象達成治療的效果。

催眠的醫學運用

催眠在醫學的運用是相當廣泛的。梅約醫療集團(Mayo Clinic)的衛教文章「認識催眠」中列舉了適合應用催眠處理的生理問題如下:處理生產時的陣痛和縮短分娩時間、在牙科和外科過程中控制血流和疼痛、緩和腸激躁症所引起的痙攣和其他症狀、降低血壓和調節血流、增強身體免疫系統和對抗外來入侵物的能力、減緩因化療所造成的反胃和噁心、減緩兒童及青少年偏頭痛的強度和頻率、治療和減緩氣喘症狀、加速某些皮膚病的治癒、以及改善牛皮癬和異位性皮膚炎。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