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非不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大Q&A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明自從上小學後就常常出狀況,不是上課發呆、愛講話,要不然就是習題沒寫完被留校加強,為此老師特地打電話給媽媽,建議媽媽帶小明去醫院看精神科,看看有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問題。
其實,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一旦理解有誤或不願意配合治療,對孩子來說傷害恐是一生的。因此,以下也歸納臨床上常見的問題,讓醫師來解答:
1)注意力不足是什麼?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李吉特醫師解釋,注意力不足指的是「不能穩定的維持專心的狀態」, 這樣子不能穩定維持注意力的狀況,會影響很多層面,比方說:無論是做事或是考試都很容易粗心,常掉東掉西,也因為要維持注意力比較費力,常會迴避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所以不喜歡預作計畫,於是做事容易草率拖延,也常因迴避整理的工作,而使得生活環境一團混亂。
2)與過動/衝動的差別?
至於過動的現象就比較好理解,舉凡坐不住、橫衝直撞、爬上跳下、體力特好等,但過動的現象也不僅止於動作,像是愛講話、思考跳躍也是過動的表現。此外,過動也常常伴隨有「衝動」的現象,比方總是插嘴、不能等待等。
且研究中也逐漸證實,「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這三種現象很常同時發生,都是源自於大腦發育的不成熟。但也有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項或兩項發生而已,因此,也有不少人只受注意力不足的困擾所苦,而沒有過動或衝動的現象。也因為這樣,常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適合用「過動兒」來簡稱,畢竟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苦的人,可不一定都有過動的困擾!
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方式?
李吉特醫師也表示,要判斷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包括醫師的詳細問診,也要配合專門的心理衡鑑。但有些爸爸媽媽會有疑慮,精神科不是都是在看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嗎?其實精神科服務的範圍,除了嚴重型的精神疾病,有更多的求助者是因為情緒困擾、壓力事件、自律神經失調等,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包含在這當中。
4)如何治療?
若是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科學證據公認有效的像是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這都有賴醫療團隊的準確評估以及爸媽、孩子、醫療團隊三方的長期合作。
5)大人也會注意力不足?
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現象隨著年紀增長會進步,但也有可能會延續到成人時期,也就是說,成年人當中也會有部分人從小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現象,到了成年還是深受注意力不足過動所苦,比方說在工作上常常遺漏或拖延、總是生活在混亂和修正的惡性循環中。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