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病人問「XX治療會不會痛?」為什麼我一定告訴他:絕對會很痛

志志的醫界奇觀志志的醫界奇觀 撰文者: 劉育志2016-05-05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日常生活中遇上一些大大小小的傷總是難免。撕裂開來的傷口只要有一定的深度,便會建議進行縫合。縫線會將局部的組織固定,以利癒合。軀幹、四肢的肌膚需要承受較大的活動度與張力,為了降低傷口裂開的風險,通常會兩個禮拜才拆線。好不容易捱到了拆線,但在走進診間時,往往都會抱著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情緒。

「拆線……會不會痛啊?」蘇小姐盯著手臂上的傷口,憂心地說。

這種時候的答案有兩個,「會」和「不會」,很簡單的選擇題。蘇小姐應該期待著可以得到安慰,可以寬心的答案。但是,通常我會選擇一個很沒人性的回答,就是「會很痛。」

見到鑷子和銳利的尖剪,蘇小姐哭喪著臉,緊閉雙眼。

為了降低組織對異物的反應,多數的撕裂傷會使用尼龍線來縫合。一一剪斷之後,就能抽掉線頭。隨後,跟診的護理師俞琳接手貼上紗布,一邊叮嚀著,「小姐,這兩個禮拜要避免劇烈運動,傷口才不會裂開喔。」 

蘇小姐驚疑地睜開眼睛,「啥?拆完了嗎?」俞琳微笑道:「嗯,已經好了喔。」蘇小姐一臉不可置信卻又如釋重負,拿著單據歡歡喜喜離去。 

「哇嗚!這招真好用耶!」黏貼病歷時,俞琳開心地道:「從前,我們都會說『拆線不痛,不會痛』,結果,拆線的過程中只要有一點點刺痛,就尖叫連連,家屬還會在旁埋怨,怪醫生下手太粗魯。倒是像這樣事先說了『會很痛!』,最後患者反而都會開開心心。」 

同樣的拆線,同樣的疼痛,有時候會讓人無法忍受,有時候又讓人渾不知覺。大腦的運作常常就是如此耐人尋味,面對一個未曾體驗、無法度量的未知,人們會嘗試去揣摩或猜測,而在這樣的運作過程中,無論是恐懼或是期待都會被過度的放大或扭曲。 

但總要許多年之後,我們才終於理解,原來這一切,常常都只是自己腦子所構築出來的幻影,愛憎、嗔痴,皆然。 

作者簡介_劉育志

劉育志,1978年生,是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對於人性、心理、行為與歷史有許多的好奇。於《皇冠雜誌》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並與白映俞醫師一同經營《好奇頻道》。

「志志的醫界奇觀」專欄文章列表

書籍簡介

書名:臺灣的病人最幸福:有圖有真相
作者:劉育志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3/06/01

志志的醫界奇觀

志志的醫界奇觀

查看全部

劉育志

劉育志,1978年生,是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對於人性、心理、行為與歷史有許多的好奇。於《皇冠雜誌》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並與白映俞醫師一同經營《好奇頻道》。
網誌:《外科失樂園》 http://www.chihchih.net/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ihchihworld
電子郵件:chihchihworld@gmail.com
著作:
2007《外科失樂園》平裝本出版社(筆名:小志志) 
2012《刀下人間》時報文化出版 
2012《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 
2012《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華成出版 
2013《公主病,沒藥醫!》華成出版 
2013《護理崩壞》貓頭鷹出版(合著) 
2013《刀下人間》盛大文學出版(簡體版) 
2013《臺灣的病人最幸福》臺灣商務出版
2013《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商業周刊出版
2014《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貓頭鷹出版
2014《肚子裡的秘密》臺灣商務出版
2015《醫龍物語》活字文化
2015《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2》貓頭鷹出版
2015《圖解婦幼生活醫學:日常保健一看就懂》木馬文化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