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過勞、動輒被告...別鬧了!醫護人員連基本人權都沒有了,醫德到底是什麼?
圖/ Paul Chou 繪、Patty Chou 文
醫療崩壞的議題,這幾年越來越夯,很多人或許因為看到煩了,或是因為諸多因素仇醫,表示「又沒有人逼你當醫生,不爽當就不要當阿!」台灣打從日據時代一直到現在,醫者的地位就相當崇高,收入優渥,在街頭巷尾走路都有風,所以有不少仇醫的人,這也是可想見的。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業障,但是我只知道,這些聲音,現在聽起來是令人難過的,因為現在台灣20~50歲這兩三代的醫者,各方面的條件已經大不如前,特別是這個區間的前半段。我是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我父母親那個年代,五大科醫師招不到人,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存在的。
隨著醫療崩壞,內、外、婦產、兒科、急診成為除了壯志烈士外,沒有人想走的五大科。既然五大科醫師工作條件這麼差,高壓、醫糾件數高、醫療行為風險高、嚴重過勞超時,甚至在現行體制下[註1],救病人一命還要被資方從薪資中扣掉「替醫院虧的錢」等,到底還有哪些傻子願意堅守岡位?到底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對患者和家屬的責任?
「小兒科對我的意義,在於如果讓小孩恢復健康,或是提早改善病情,對小病人的影響,就是一輩子,而且是好的,所以其實壓力很大,但是背後的成就感,多半也是成正比的。」友人C這一席話,讓我想起了身邊好多熱情的婦產科醫師,手中不知道接過多少個呱呱墜地的生命。但是外科醫師不能老是靠開刀的快感在過活,小兒科醫師也一樣,光靠得人疼的幼小面孔,不足以支撐他走下去。
友人C笑說,其他科的考試,都會念到不耐煩,唯獨小兒科不會,「選科是一輩子的事,真的要很有熱忱才走得下去。」這樣對醫療的熱誠與病人的使命感,難道不傻?「我爸已經快絕種了」,我記得一個小兒外科醫師的女兒這樣跟我說過。
醫療崩壞與人權高漲同時發生,在這個並行的結果,民眾和醫界大老[註2]喊著醫師要有醫德,護理師要有同理心、愛心,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醫德到底是什麼?被踐踏的同理心和愛心,到底又算什麼?
謝宛婷醫師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投書中說,「當社會各界都拿著『醫德』這種所謂職業道德的大帽扣著醫療人員時,也只有身為第一線醫師的我們,清楚我們心中的正義感比只會口說的這些人都強。」
醫師工作過勞、精神不濟,把原本要幫你開的刀取消;工作超時、體力透支,不讓你再繼續無限加號看門診;急診沒有先來先看病,我們說他們沒有醫德;護理師沒有做看護或家屬的工作、沒有在巡床的時候微笑問好、on cath[註3]沒有舒適又快速,我們說他們沒有愛心、沒有同理心。醫德是醫護人員的必備,但是醫德應該是要建立在醫療人員基本人權之上,不該先是賤踏他人,然後理直氣壯得無限上綱。
不管是醫者或是患者,良好的醫病關係應該是要互信的,而不是民眾單方面嚷嚷著要醫療從業人員視病猶親,今日我們捫心自問,我們願意視醫護猶親嗎?如果我們真的願意,醫病關係又如何會演變成今日的局面?
今天如果您或是您的家屬,在一段還沒有開始的醫病關係中,不信任這位醫者,就請您去找別人,如果您選擇了這位醫者,就請相信他絕對不會有意要傷害您以及您的家屬。如果在這段醫病關係中,醫者真的有任何醫療疏失,或是患者有刻意隱瞞過去病史等狀況,雙方當然可以拿出證據法院見,但是在這個醫病關係如此脆弱的時代,好的五大科醫師已經不斷在出走,有很多好的第一線醫師,每天靠的是家人背後的支持,靠的是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和體力,靠的是病人或是家屬的一句感謝,靠的是醫病關係當中得到的成就感、被需要感以及使命感,如果連這些都不存在了,好的醫師終究會絕種的。
除了對財團、政府有關單位施壓之外,民眾可以做的,就是「可以餵食,禁止拍打」,就醫時,記得多給五大科醫師一些鼓勵,就算是一句簡短的「加油」、「辛苦了」、「謝謝」,配上一個不費力的笑容,都會是醫師行醫最大的動力。 謝謝正在五大科奮鬥、即將投入的醫護人員,也謝謝所有願意共同維護醫病關係的民眾,我們一起加油。
註2:醫界大老,泛指在醫界高層,把資方利益看得比自己後輩還重要的醫師。
註3:cath是醫院內「catheter, 導管」的簡稱。on cath也就是醫護人員所謂把點滴的軟針放到血管中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