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幾乎就是個性病!」感染科第一名醫師:茲卡防疫最關鍵的2個問題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陳稚華2016-10-03

攝影:張家毓

20190930編按:近兩週接連受到莫蘭蒂、馬勒卡及梅姬等颱風侵襲,依據過去經驗,颱風會造成部分地區淹水或積水,颱風一至二週後的病媒蚊指數會上升,更需要特別留意防疫。

9月10日,台灣出現第7例茲卡病毒感染症境外移入;9月11日,新加坡茲卡病例暴增至329例。面對茲卡病毒來襲,台灣該擔心嗎?登革熱和茲卡病毒,都是透過蚊子傳染,又該如何防治?

王任賢,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曾在SARS疫情期間,擔任衛生署疾病管理局「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創立「中華民國防疫協會」擔任理事長,並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感染科」第一名醫師的評價

關於茲卡病毒和登革熱的防範,今天就請王醫師為我們解惑!

Q1:茲卡病毒會在台灣擴散開來嗎?

談到茲卡病毒目前在台灣擴散的情況是否會變嚴重?王任賢表示,「玆卡在台灣雖然傳播方式和登革一樣,但由於進口病例少(因去中南美的人少),要傳開並不容易,國人不必太擔心,就像屈公病,台灣也有40多例但散不開,因為去印度的人相對比較少。」

「我們可以看登革熱的情況,登革熱跟茲卡很像。」王任賢先用登革熱舉例,「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雖然台灣全島都有斑蚊,可是牠們30幾年了都一直在南部,沒到北部。而埃及斑蚊會靠近人、出沒在居家附近;白線斑蚊則是遠離人的、住在山裡面。在中、北部地區大多都是白線斑蚊,沒有埃及斑蚊,濁水溪以南才會有。假如在中、北部因為白線斑蚊而引起的登革熱,不要上山、爬山就好了;可是假如在南部引起登革熱,就是會出現在住家附近。所以茲卡病毒基本上它也會進來,它的流行就跟登革熱一樣。」

王任賢解釋,「『茲卡、登革熱、屈公熱』這三個可以說是三兄弟,在台灣登革熱一堆,屈公熱卻很少。為什麼?因為屈公熱主要分布在印度,登革熱則在泰國,我們台灣人很喜歡去泰國,就常常把它帶回來,像伴手禮啦!但印度大家較少去,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國家屈公熱只有40幾個,登革熱卻有一堆。」

王任賢接著描述,「把屈公推延到茲卡,茲卡主要分布在巴西啊!巴西更遠,所以它(茲卡)可能會進來,但是基本上它應該會走屈公那條路,不會太過頻繁,登革熱還是最常見,因為它跟我們國人旅遊習慣有關,所以除非哪一天茲卡病毒它又回傳到泰國,它才有可能帶來台灣。」

預防登革熱,王任賢強調,「家裡有養植物的話,積水要清除、7天內一定要倒掉!因為蚊子是以水為生存地,每個蚊子都需要乾淨的水,蚊子孵蛋後大概10天之後會成蚊,所以要在牠孵蛋成蚊前處理,每盆水7天內一定要清掉。」

「登革熱不會殃及子孫、茲卡會!」
醫師:盡量不到疫區旅遊、遵行2226原則

Q2:出國回來後有什麼症狀,民眾能先判斷是否得到茲卡病毒?

王任賢表示,最主要還是先看有沒有發燒。典型的症狀是發燒(通常是微燒)、紅疹、關節痛(主要是手和腳的小關節)或結膜炎等,其他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食慾不振、腹痛及噁心等。

他也提到,「登革熱不會殃及子孫,茲卡很輕但他會殃及子孫!因為茲卡病毒它會到生殖道,幾乎就是個性病。」王任賢解釋,「一個孕婦如果去了(疫區),結果生下來是一個小頭畸形症怎麼辦呢?」所以他呼籲孕婦,懷孕期間切勿到疫區旅遊;而男性同樣要小心,因為男性得到茲卡,回來和另一半發生性行為後,另一半同樣會被傳染。

根據疾管署「2226原則」做好保護措施,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即女性無論有、無疑似症狀,均應延後2個月懷孕;男性如無出現疑似症狀,2個月內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若出現疑似感染,至少6個月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

(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王任賢也提醒民眾,「要聽政府的指示,不要到疫區旅遊(可參見: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因為這跟地緣是很有關係的。現在最危險、最高風險的國家還是巴西,就像說登革熱全世界都有,可是我們台灣去的主要都是泰國,全世界都有登革熱嘛,如果連其他國家我們都要特別特別小心的話,那我們都不要出去玩啦!但真正最高風險的國家仍要特別小心。」

1
2
單頁閱讀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