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三聲...鄭捷被槍決一年後,身為鄭捷父母是什麼感覺?

Howard61313@維基百科

北捷隨機殺人案,22歲青年鄭捷在台北捷運車廂與月台犯下的四死多傷殺人事件,發生到今天(5/21)剛好滿3年。還記得那天下午我到一所高中演講,傍晚開車返家途中聽到廣播傳來這件新聞,我驚訝到難以置信。

高中生對未來對人生有各式各樣的想望,而這些想望,不外乎關於自我認同、生涯發展、親密關係與成長獨立的希冀與追求,只要透露出來,不管先天氣質再怎麼暴戾乖違,後天涵養再怎麼狂亂失調,大都可以理出來龍去脈,然而卻有一個高中生,他所立下的志向沒有人可以了解,更沒有人能夠接納。

鄭捷最慢在高中時期,就已堅定立下殺人願望,不做不行,而且這樣的念頭已經盤據內心角落,落地生根,成了他的人生主軸。

為什麼一個十六、七歲的高中男生,生長在大城市的小康之家,念書能力不算太差,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要說成長過程遭遇過什麼重大挫敗或失落,事後尋來覓去,也不過就是國小、國中時代,曾被同學恥笑或師長懲處這類大多數人都曾經歷的自尊小打擊,何以鄭捷會把這樣一個小傷害,在腦中宛如製造棉花糖一般,轉呀繞呀,越滾越大,終至編成了一個將自己裹住悶住的殺人幻想大繭?

鄭捷生前,沒人可以回答,在他犯案三年後、遭槍決一年後的今天,更只留下一個幾乎沒人在意的問號。

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嫌犯鄭捷.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合理使用連結

鄭捷被捕後,在獄中接到了不少陌生人的來信與贈禮,這使他大感訝異—為什麼有人會對一個非親非故的人,這麼關心?

鄭捷說:「在我一生絕大多數的時間,我都自認為是寂寞的(孤單是身邊沒有朋友,寂寞是指沒有人瞭解,我自己的定義),從遇見這樣的心情,到害怕這樣的心情,再接受著憤怒,釋懷,瞭解,喜歡,最後享受這樣的心情,其中經歷過許多事情,所以到後來我幾乎不怎麼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尤其不認識的人),有時孤僻得不可理喻,有時合群得難以置信,自己開心就好,其他人懂不懂我,我無所謂。事件後我才發現,原來關心我的人不少,甚至包括我不認識的人,讓我感到頗驚訝與感動,對我來說,我絕對不會對一個素昧平生且事不關己的人,感到興趣,死的又不是我的親朋好友,最多只會當個比較轟動的社會案件看待罷了。」

為什麼這樣一個還有自省能力,可以分辨孤單與寂寞有何不同的人,會在成長過程中,因為閉門造車,而得出一個「我必須殺人」的人生志向?

鄭捷在獄中過了一、兩年雖然孤單,但顯然比起以前的人生較不寂寞的生活以後曾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或許不會殺人」。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或許不會殺人。到底從殺人後到槍決前,鄭捷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轉折,可以軟化他的殺人意志?這樣的轉變可能,或許也代表如果在他高中時代或更早,有人介入了他閉門造車的寂寞內心,施以種種關注與陪伴,可能就有辦法阻止他走上立志殺人之路。

是這樣嗎?還是他就是一個天生惡魔,生下來就要殺人?當然不是。鄭捷沒有任何前科,連求學期間也幾乎沒犯下什麼大錯,完全不是一個天生窮凶極惡的人。然而何以他在獄中也表示,他不願意向被害人道歉?他說,如果是他不小心殺了人,他當然應該道歉,但他是刻意殺人,為什麼要道歉?

這樣聽起來極其欠缺同理心的道歉拒絕,會不會跟成長過程中欠缺這方面的教導有關?前面說過,鄭捷不是一個欠缺內省能力的人,如果有人在成長過程,對他正在形成的這類似是而非的觀念給予提點,讓他知道被害人可能受到怎樣的痛苦,或許他就能領悟,為什麼他虧欠了被害人。

同理心是一種天生的能力,有人多有人少,當然鄭捷屬於少的那一端,才會推演出那樣「殺人不必道歉」的歪理,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冷血到殺人不眨眼的傢伙,這從他沒有其他犯案紀錄可以看出。

鄭捷的「歪理」還有,「我國小立志殺人,長大後就一定要實現,不然會看不起自己」,國小時代他因被兩位女同學告狀而受辱,當時就想要殺掉他們,長大後忘了他們是誰,也不再恨他們了,但殺人的願望成了一種給自己的律令—殺誰不重要,就是一定要殺人。

實在是難以理解的自我要求。隨機殺人在世界各國都有,雖然殺的是不特定人,但背後的恨意都是確定的,只是並非指向某人某事,而是把恨意擴散到對整體社會的厭惡。但鄭捷顯然沒有那樣巨大的恨意。他也有恨世心理,但更有「完成兒時殺人志向」這樣奇怪的自我要求。

隨機殺人兇手,大都很難理解,但鄭捷是難上加難,而原因之一,是這個社會對於他的成長過程瞭解太少,講來講去不過是他在犯案後偵查過程中所講的那些被同學師長虧待的事件。除了鄭捷本身,最能夠幫助這個社會理解鄭捷的人,當屬他的父母,只是鄭捷的父母至今依舊不敢公開現身,也從未談到鄭捷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很遺憾的,這個社會不能讓鄭捷多活一些時日,讓我們更瞭解他的殺人動機形成背景,竟連他的父母,因為群情太過激憤,也沒有公開現身講述鄭捷的空間。美國科倫高中校園隨機殺人兇手的母親,十幾年來不停找尋兒子為什麼會成為隨機殺人犯的原因,後來甚至公開演講,表達身為殺人兇手母親的心路歷程,因為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也是一個最瞭解兇手的人。

身為隨機殺人兇手的父母是什麼感覺?能不能有一天,鄭捷的父母可以像科倫案兇手的母親一樣,站到台上,跟我們講述鄭捷的成長過程,還有身為鄭捷的父母是什麼感覺?

孤單是身邊沒有朋友,寂寞是沒有人瞭解。十六歲的鄭捷,是不是在這樣的成長體驗裡,漸漸形成了鐵石心腸?

本文獲沈政男 醫師授權轉載,原文:身為鄭捷父母是什麼感覺?

作者簡介_沈政男 醫師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查看全部

沈政男 醫師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擅長以多重視角評論時事,剖析台灣社會。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
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article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