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人生勝利組,她寧願當最快樂的「倒數第一」
跟年輕人討論陳美小姐,我們共同從她身上學習那種卓絕的勇氣。
3歲開始學鋼琴,4到5歲開始拉小提琴,10歲就讀皇家音樂學院,並開始正式演出。15歲出專輯,世界巡演35國,迄今發行過14張演奏專輯,累積財富近20億台幣。
年輕人的媽媽說,最近因為索契冬奧的新聞,大家都在轉貼陳美接受虎媽教育的相關文章。也許因為過去的虎媽教育的新聞曾被熱炒過,陳美的受教育過程,她自己也透露了一些。
陳美的童年,每天要練琴4小時,只有生日當天可以短暫休息。生活被她的母親Pamela嚴密管控,交友、衣著、化妝、存款…等,陳美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為了保護陳美的手不受傷,陳美不被允許做危險的事,包括:切麵包、滑雪,聽說20歲以前陳美不曾單獨過馬路。
據媒體報導,陳美的媽媽曾說過:「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女兒,但只有在你演奏小提琴時,你才是我獨特的女兒。」自陳美開始正式演出、出專輯之後,Pamela專職做陳美的經紀人,有8年的時間,每年在家只有30天。21歲時,陳美解聘了她媽媽經紀人的職務,希望回到正常的母女關係,但從此母女形同陌路,迄今十幾年未見幾次面。這個現象,有篇文章的標題為「一個讓女兒贏在起跑線,卻輸掉女兒的故事」。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隨著時空遞變,就容易轉變。如果裡面還夾雜著名利與艱苦,那關係越來越複雜,裡面的情緒就越積越多,還要能把關係穩住,那雙方都要有相當的人生智慧去支撐才行。
BBC曾邀請Pamela討論陳美,但被拒絕。陳美轉述母親信件:「我女兒已差不多30歲,我生命中的這部分已完結了。」
我在這句話裡面聽到心碎,這份失落,同時存在於雙方。
我跟年輕人談的,不是虎媽教育的適不適當,而是關於叛逆與夢想。媒體以「叛逆」形容陳美,也說這是她迷人之處。成功跨界古典與流行樂,被譽為穿著熱褲與馬丁靴的莫札特,她個人所表現出的魅力,不能單純從虎媽教育來看,她的天賦與個性,成就其獨特。
然而,「叛逆」與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如果在青少年階段,恐怕被欣賞的機會不多。這真是有趣,一個人成功了,好像我們看著他的角度就不同了。
一個人為了夢想,儘管年歲大了其他選手十幾歲。明知會墊底,冒著損害其小提琴手職業生涯的風險,去參加障礙滑雪的比賽,「如果是你,你敢這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