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的職場觀察:愛拖延、沒執行力...都是「拒絕長大」的成人病
拖到最後一刻,只為享受自我掌控感
你是否有過以下這種經驗?
一件明明很想做的事情,卻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完成,過程中可能有無數藉口、或者旁人殷切詢問,卻怎麼都無法說服你提早進行。然而,等到接近期限的時刻,你卻能高效率地做完所有事物。
像是你可能買了很多想讀的書或DVD,卻很長時間都不會拿起來閱讀?等到你突然想讀的時候,卻一口氣用最快的速度看完它們。就像從事某種極限運動一般,反反覆覆擺盪在最為緊繃和放鬆之間。你也知道這並不是件好事,但就是沒辦法調整步調讓工作規律運行?
先不說別人了,這種經驗在我自己身上就一直重複發生。
大學時,我被喜歡的科目激發得滿腔熱血,期初就想著要逐堂複習,沒想到一週週過去,非得要等到期中考前一天,才願意拿出課本熬夜到天明。有一次,累積下來需要背誦的課文實在太多了,為了防止自己睡著,我竟然想出在浴缸裡泡熱水念書的怪方法,等到天亮後去課堂考完試,再呼呼大睡到晚上,花幾個小時記下來的大量內容,也只花幾個小時就全部忘光了。
進入職場後亦是如此,和同事討論出一個自覺超級偉大的計畫,躍躍欲試想要大顯身手,卻都搞到最後幾天才拚命趕工。或者明知隔天要交一份報告,一早起來看到燦爛的陽光,還是忍不住先去洗個頭、看個電視,等到將近午夜了才拚盡全力,花比白天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一項作品。詭異的是,看到成果時心裡還有一種了不起的成就感,立馬將方才覺得時間已晚的慌張給掩蓋掉。於是我體會到,這種因急迫性所產生的高效率,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成癮。換句話說,在時間流逝的失控感中享受成功,能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掌控感。
成人的叛逆:逃離掌控的隱形鞭子
掌控感對人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很多不敢開車的人,就是因為擔憂坐上駕駛座後,會無法掌控自己(與乘客)的生命安危。
那麼我們掌控感最薄弱的時期為何?是大腦開始懂點東西,離開父母到學校上課的學齡時期,我們連學習什麼、吃什麼,何時可以撒尿、睡覺都要遵照指令,照理說應該被束縛感最強。然而,佛洛伊德形容學齡階段為「風平浪靜期」,不是沒有道理的。
進入小學之後,以往外顯的性、攻擊等本能欲望開始趨緩,轉而投入到追求學習上的成功,藉此獲得重要他人的肯定,於是特別傾向去從事父母希望我們做的事。比方說:父母買了很多測驗卷所以我乖乖地寫,父母送我去才藝班所以我認真地練,父母希望我成績好所以我努力考一百分。但這些傾向背後,其實繫著一條無形的鞭子,連結到在我們心裡所仰望的權力那一端。
然後你會發現,許多孩子離開中學、進入成人前期的大學階段後,突然一下變得十分頹廢,熬夜、上網,課業拖延狀況越來越嚴重。有些人會說,就是沒人管了才會這樣。但真是如此嗎?沒人管的狀況不是該引發更多自由思考才對嗎?會不會這些逐漸脫序的行為,只是學齡期的「被束縛感」獲得覺醒,因此對鞭子另一頭展現出反叛的心思:嘻嘻,越是你希望我做的事情,我就偏不用你說的方式好好去做!所以說,總是拖到最後一刻的行為,也是一場反叛權力的抗爭。好像非得經歷這種掙扎,才能跟鞭子的另一端有所聯繫,即使每次瀕臨deadline(截止日期)都像面臨死亡一樣難受,然而不用依照規定步調還能完成一切的感覺,就像一次次從死神那兒搶回生存權般刺激。只要我們一直拖著,就好像那條老鞭子一直在身邊逼著,就能一次次享受到贏得權力的勝利感。
原來,拖到最後一刻的老毛病,不但是住在心底的小屁孩正在發洩叛逆的情感,也是一種不想離開父母的行為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