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痛、那裡痛,到處看醫生都沒用…精神科醫師:別讓神經放大疼痛,你該這樣做
早年在進醫院實習前,曾經在南部的一家診所見習一個暑假,經常看到病人身體皮膚很薄、手腳很瘦、肚子卻大大的、月亮臉,那些就是長期吃所謂萬病都可治的「黑藥丸」。其實裡面主要就是有類固醇的成分,因而出現的副作用,嚴重點的還會造成胃出血、骨折。現在則是電視裡充斥很多賣保養品的廣告,講得天花亂墜,好像甚麼不舒服都有效,最會買單的應該也就是這類病人。
這些在以前就叫「臆病症」,也稱「慮病症」,是指對自身出現的一些身體狀況作出不合實際的解釋,擔心自己身患一種極為嚴重的疾病
1.患者會在未經診斷的情況下對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況作出不恰當的評估
2.無論症狀嚴重與否,他們都會對自我的狀況產生不必要的警覺,堅信自己已經患有或即將確診為一種嚴重的病症
在新的診斷系統中,更明確的分為:
1.身體症狀疾患——病人有1到多個身體不舒服的長期症狀,造成過度的擔慮、整天都在想,或甚至害怕,造成很大的壓力或喪失生活或工作上的能力。
2.疾病焦慮疾患——可能沒有,也可能有一個生理疾病的診斷,但身體的感覺卻過度敏感或強烈,遠超過這個疾病該有的表現,而且擔心自己真正的病沒被診斷出來。
這2個情況的主要差別,是疾病焦慮疾患可能真有的生病,有一些客觀的證據,但是身體症狀疾患卻只是不舒服,以擔心為主,檢查找不出一點異常。但是不管是哪一個突顯的都是:不舒服的狀況跟程度往往都無法用醫學邏輯來加以解釋、常常動用很多的醫療資源來診斷或治療、不管醫師如何保證都沒用、症狀治療一般效果都很差,還有病人對自己健康滿滿的擔心跟焦慮。
你可能會想,就像跟這類病人所想的一樣 ——
1.會不會是醫師不夠高明,沒找出真正的問題?硬把病人賴成是精神疾患?
2.會不會是醫師不夠高明,雖然找出問題,但是不會治,所以醫不好?
3.真的所有檢查都做了嗎?是不是因為健保提供得不夠好,自費呢?
4.是不是西醫不夠好,該尋求中醫、另類療法,或民俗處理呢?
其實這類的患者很可憐,身體長期在不舒服或痛苦的狀態,遍求名醫,受盡檢查的折磨,最後真的久病憂鬱,甚至厭世想輕生。像我有一個病人,抱怨肚子老是冰冷,尤其睡覺時,不管蓋多少被子、用多好的電熱設備,就是不夠暖和。還有一個病人,肩膀肌肉緊繃,痛到遍尋名醫都無解,工作辭了,只能整天待在家怨聲嘆氣。這樣生不如死地過了1、2年後,最後找到醫學中心的疼痛權威,一天吃十幾顆藥依然沒有改善,甚至動用肉毒桿菌注射來麻痺肌肉,還是痛。
「臆病症」是精神疾病?
其實最有可能的答案是——神經生病了!我們的感覺神經無時無刻在把我們的訊息傳回腦部,我們的神經也具備了弱化或放大知覺的能力,而每一個人在這方面可能差異很大。像我一樣的5年級生,在中小學時被老師打手心是家常便飯,很奇怪的是,老師一樣的用力打,有人一下子就不痛了,有人則是越來越痛,手心越來越紅。感覺神經一旦被敏感化,即使是小小的刺激也會造成嚴重的連鎖反應,從局部的發炎,到腦部感知的疼痛或緊繃。
所以每一個人有其特別的體質,相同的,肩頸超級緊繃的人說「有嗎?我都不覺得,只是按摩時師傅都說,怎麼硬得像鐵板?」也有人沒那麼緊繃,卻像我之前描述的那個病人,痛到甚麼都沒辦法做。這種感覺神經過度敏感化,往往是所謂「臆病症」的由來,治療上也是以如何調節這些異常的神經反應為考量。
有些病人的神經敏感是過度焦慮、有些是來自憂鬱症、有些則是強迫性思考,主要的治療還是抗憂鬱藥物的使用,除了治療可能的焦慮憂鬱外,也有調節神經的作用。至於心理治療,就說服病人來說,一般效果不彰,但對於長期生活在壓力、情緒的病人來說,心理層面的協助還是有其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