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驟逝》睡眠、運動中都有可能突死!如何預防「心因性猝死」其實有這3類徵兆
藝人高以翔在浙江衛視錄製電視節目時,傳出心臟驟停、暈倒送醫急救,經證實因不明原因引發心因性猝死,享年35歲,震驚外界。
經紀公司傑星傳播總經理丘秀珠說:「他最近要開拍一部電影,有事先做了身體體能檢查,還必須精瘦四公斤,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的啊!沒有聽說過他有心臟方面的疾病。」
近幾年來接連發生名人猝死的案例,包括:
國合會秘書長陳正忠爬山的時候
藝人馬兆駿在超市購物時心臟病突發不幸死亡
主播廖筱君的弟弟廖維德打籃球猝逝
政黨輪替時國民黨的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因爬山而引發心肌梗塞猝死...等等。
不再是專屬老年人的疾病
凡是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及意識長達1小時就屬於猝死,其中多達75%是和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心因性猝死,存活率僅5到10%。所謂「心因性猝死」,是指心跳突然或意外停止,均是因心血管相關疾病導致,多達88%都是心律不整引發。
據統計資料顯示,在美國,一年約有30萬人猝死,發生率約為千分之0.5至1;而英國每年也約有5萬人猝死。綜合全球相關研究統計,年過35歲的成年人當中,心因性猝死盛行率約0.1至0.2%,推估全台每年有約2萬3000人至4萬6000人因此喪命,平均每小時就有2.6至5.2件心因性猝死事件發生。
大部分的猝死來得突然,可能是在睡眠中、休息中,或是輕度運動或活動中,由於突發的心跳驟停而猝死;也可能是在劇烈運動、精神壓力、情緒激躁、暴飲暴食、過度勞累、過冷過熱等情況下,突發死亡。猝死的高峰期約從45歲到75歲,青壯年男性心因性猝死者,幾乎生前都身強體壯,健康情況沒有明顯異常。
在症狀發生之後二小時之內死亡的病人當中,有高達近8至9成的死因都肇因於心血管系統疾病,其中第一位是與急性冠狀動脈疾患有關,心肌病變(擴張性或肥厚性)則佔了第二位。
猝死前1天到1週,容易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或心悸
雖然是猝死,但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仍有危險徵兆,卻常常被忽略,失去提早診斷和預防的機會。研究顯示,猝死前的1天到1週,約有5成患者有胸痛、2成患者有呼吸困難或心悸等症狀,其中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有呼吸困難的表現,然而發生上述症狀,僅不到20%患者會到急診就醫。
如何預防?
因冠狀動脈疾病為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民眾應留意其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抽菸等,皆需積極改善和預防。其他危險因子包括猝死的家族史、慢性發炎(如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上升)、飲酒和咖啡過量、攝取過多容易氧化的脂肪酸等。
1.掌握三高、腰圍數值
要避免心血管疾病,就得先瞭解自己的三高、腰圍數值,才能即時發現、控制三高及肥胖。
2.運動
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提升體能狀況,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
3.健康飲食,多蔬果
蔬果攝取不足是罹患慢性病的重要原因,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喝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儘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
4.飲酒不過量
過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慢性疾病,會升高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值,引起血壓升高、心律不整等問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如果不得已必須飲酒,也應加節制。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對飲酒的建議,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drinks/day),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40毫升)。
5.成功戒菸,遠離心臟病
吸菸者在戒菸的二十分鐘後,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中風之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
6.辨別心臟病發作警訊
民眾一旦出現如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發生,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和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再送醫接受治療。
責任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