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200萬人受偏頭痛之苦!醫:每月發作逾●次建議預防性用藥,有效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

台灣頭痛學會楊鈞百理事長呼籲,有女性甚至每個月頭痛天數高達20至25天,不能一痛就吞止痛藥,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的頻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名35歲護理師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中,大學開始便受偏頭痛困擾,進入臨床工作後因輪三班作息不規律,加上需照顧二名孩子,頭痛頻率驟增至每月25天,也常因此請假、甚至無法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嚴重影響到社交、生活及職場上的表現。
對此,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提醒,偏頭痛不是單靠止痛藥就能解決,有女性病人甚至每月頭痛天數高達20到25天,若忽視治療只會讓頭痛惡性循環,建議及早接受預防性治療,才能有效減少發作頻率。
台灣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女性盛行率高達14.4%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偏頭痛的國內盛行率約為9.1%,約有200萬人受其影響,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盛行率高達14.4%,是男性的三倍。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呂冠嫻指出,30~49歲的育齡女性族群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深受偏頭痛所擾,多半與女性荷爾蒙變動、月經週期密切相關。
呂冠嫻指出,偏頭痛的發生和壓力大、失眠、抽菸、飲食有關,然而女性患者較男性多的原因是大腦神經敏感度會受到女性荷爾蒙的波動影響,在月經前後誘發偏頭痛的發作;到更年期後,發生偏頭痛的次數則會下降。
若頭痛持續3個月、每個月發作15天以上,其中8天以上符合偏頭痛的診斷準則,並且在未經服用止痛藥下,頭痛時間大於4小時,則可能為慢性偏頭痛;據統計,有高達2%的人有慢性偏頭痛,嚴重失能且影響生活,但多數病人並未求醫。
急性止痛≠治本 每月吃超過10天恐陷「藥物性頭痛」
偏頭痛多為單側搏動性頭痛,少部分會出現雙側頭痛。若頭痛達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響工作或生活、伴隨噁心或嘔吐症狀、感到畏光及怕吵,以上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有可能是偏頭痛,建議就醫進一步確認。
偏頭痛治療可分為「急性止痛治療」(治標)及「預防性治療」(治本)。偏頭痛發生時,多數人會先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但止痛藥只能做為急性治療,無法減少頭痛發作的頻率。楊鈞百指出,止痛藥使用頻率嚴格限制在每週不超過兩天,否則容易產生依賴性,若一個月服用止痛藥超過10天,甚至可能引起「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導致頭痛惡性循環。
偏頭痛月發作逾4次?預防性用藥降偏頭痛發作
呂冠嫻表示,預防性治療才是關鍵,當每個月發作頻率超過四天(頭痛一週超過一次),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就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頭痛發作。
傳統口服預防性藥物包括:
- 乙型阻斷劑
- 鈣離子阻斷劑
- 抗癲癇藥
- 抗憂鬱劑
近年更有許多新型預防性治療問世,相較傳統藥物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少,幫助患者減少頭痛發作,改善生活品質。新型預防性治療包括:
- 針劑如肉毒桿菌素:肉毒桿菌素每三個月注射一次,針對額頭、頭皮與肩頸等31個特定部位。臨床統計,約七成患者可將發作頻率減半以上。
- CGRP單株抗體:每月注射一次,副作用少,效果穩定
- 口服CGRP新藥:若是有懷孕風險的女性,可考慮選擇口服CGRP新藥,不須打針,服用方便、彈性。
填寫頭痛日記助醫師診斷 健保給付針劑療法更有依據
目前,針對慢性偏頭痛的健保給付治療包括CGRP單株抗體與肉毒桿菌素。申請健保針劑型治療時,「頭痛日記」是關鍵佐證資料,記錄每次發作的時間、頻率、症狀與用藥情況,有助醫師評估與治療。
另外,許多患者常問「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要吃一輩子嗎?」呂冠嫻醫師建議,預防性治療應持續3至6個月,病情嚴重或共病複雜的偏頭痛病人甚至需持續12個月或更久;若頭痛頻率顯著下降,且不再影響生活,只剩低頻率的發作 (例如一週不到一次),只要不干擾生活,就可以逐步減藥或停藥。
資料提供:台灣頭痛學會
【延伸閱讀】
偏頭痛原來會遺傳 噁心、怕光也是常見症狀
偏頭痛3原因、3症狀一次看!偏頭痛怎麼辦?位置、舒緩方法一次看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