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預先折好葬禮用的蓮花、提早寫辭世信...這些「花20年在等死的人」給作家王浩一的領悟
等天黑、等老、等死,絕對不是人生答案。生命其實不是個待解的難題,而是去發現生活的奧祕,那是想辦法體驗每天的滋味,努力用整個身心去感受過什麼,不要傻傻地坐以待斃。
他們花二十年的時間在等死
.九十一歲伊藤婆婆:早上拉開窗外的紙屏風
一位住在日本千葉縣的伊藤女士,獨居的她今年已經九十一歲,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所有認識的人都已經陸續離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拉開公寓窗戶外頭的紙屏風,當是迎接早晨的儀式。
早年她習慣也喜歡透過窗戶,看著鄰近公寓的孩子在樓下廣場嬉戲,看著在社區游泳池戲水的家人。只是時光久遠,樓下廣場已經再也沒人聚集玩耍,而游泳池早已乾涸。家人們、老朋友也一個一個離世……她是最後的一位,彷彿她是負責關燈的人。
她的鄰居,住在樓下的一位六十七歲婦女,一直到了死後腐爛的惡臭氣味擴散,才被人發現,但是沒有任何人認識她;另一名六十九歲的先生,甚至在死後三年才被察覺。這三年間,每月房租及水電費仍舊自動地從他銀行帳戶的餘額內扣除,直到戶頭數字歸零,相關單位才留意到異狀。
伊藤女士在九十歲生日當天,寫了「辭世信」,信中交代了後事的安排。每天睡前,她會規律地關上窗前「紙屏風」,次日醒來再度拉開它。她委託了對面的鄰居幫忙注意紙屏風的開啟與關閉。「如果哪一天早上,屏風沒有拉開,就代表我死了。」
.七十八歲龜山獨居陳媽媽:在家中折紙蓮花
社工訪問前,桃園龜山七十八歲獨居陳媽媽,總先用大花布蓋住餐廳的大圓桌。那是過去一家人吃飯時慣用的桌子,現在平日只有一個人在家吃飯,這張桌子許久不用了,桌面上頭已經擺滿了各式物品、餐具、藥罐等等。當有人要來訪前,她總是這樣遮掩著桌面的雜物,不讓外人看到。
多年前,老伴與兒子因病前後離世,唯一的女兒嫁到台北,她有自己的小家庭。女兒不常回家,但總會打電話回家聊聊工作雜事、生活狀況。但是長年獨居的陳媽媽,沒啥訪客,也鮮少跟朋友外出互動,老人家顯得憂鬱,家裡散發一種沉悶的氣息。
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處的社工師,將她列為輔導個案,定期探視與關懷。劉姓社工描述,第一次拜訪,應門的陳媽媽一頭亂髮,居住環境還算整齊,但是客廳角落擺著幾只紙箱,裡面全是滿滿手折的紙蓮花,甚至一朵朵紙蓮花已經外溢在地面上。
陳媽媽說:「現在剩我一人,後事我也有所準備了,蓮花折好,這樣女兒也不用麻煩。」在沙發坐著聊著,看似一派輕鬆的陳媽媽,順手又拿起福金紙開始折了起來……。
.七十二歲湖北的羅奶奶,日記裡寫著「今日無事」
唯一的兒子在廣州工作,母親則獨自住在湖北老家,她已經七十二歲了,鄰人稱她「羅奶奶」。廣州真的遠,工作也無法讓兒子隨心所欲常常回家探視母親,一年也就一次兩次回家。上次回家的時間,則是春節過年假期,前後三天又離開了。
在兒子離開一個月後,母親生病了,羅奶奶自己撐著,沒多久就死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兒子在三天後才知道。銜哀回家料理母親的後事,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本貼身的日記。羅奶奶退休前是一位老師,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退休後,孤零零地一個人過日子,時間長了,但可以寫的東西愈來愈少。兒子翻閱母親的日記,發現近一年來,寫得最多的是「今日無事」。
日記的最後一頁:「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