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咳又喘」要注意!「肺阻塞」還恐引發心血管...一表看懂自己的肺阻塞風險有多少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是一種因為慢性呼吸道發炎,造成呼吸道組織受損或阻塞的疾病。
什麼是肺阻塞?
肺阻塞的危險因子
肺功能、肺阻塞能檢測嗎?
長效、短效...肺阻塞藥物用哪種?
{DS}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呼吸道疾病,具漸進性且伴有慢性呼吸道發炎反應,有此肺病者會出現「咳、痰、喘」症狀。若持續接觸菸害、空汙等危險因子,可能讓病程惡化,一旦進展到中重度、嚴重到需要住院的話,出院一年死亡率將高達22%,不可不慎。
什麼是肺阻塞?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是一種因為慢性呼吸道發炎,造成呼吸道組織受損或阻塞的疾病。其中包括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 患者往往會出現「咳、痰、喘」的症狀。
也因為肺阻塞初期症狀會有咳嗽、咳痰或呼吸不順,經常被誤認為感冒或氣喘,但若持續接觸危險因子,確診時可能嚴重程度較高。且隨著疾病嚴重度、發作頻率增加,可能造成肺功能衰退,導致出現咳嗽加劇、呼吸衰竭、需要依賴呼吸器等疾病末期症狀,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
不只出現咳、痰、喘,它每年甚至奪走全球約三百萬人生命,是全球十大死因中第3名,台灣每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其中更有將近36%病患引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40歲以上民眾需特別注意。
而今年11月15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日」,強調呼吸就是生命,讓民眾了解早期診斷及預防的重要性。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13日上午舉行「2023世界肺阻塞日」記者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中)_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右)_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左)等人出席
【延伸閱讀】痰多、胸悶、走一下就喘...小心「肺阻塞」已找上你!注意冬天會惡化的「這種咳嗽」最危險
肺阻塞的危險因子
菸害:如一手菸、二三手菸害。
有家族病史
環境有害物質:如長期接觸粉塵、化學物直、有害煙霧、毒性揮發溶煤等。
肺部健康狀況:如患有氣喘、支氣管過敏病史或肺部反覆感染者。
因此平時要盡量避開危險因子很重要,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戒菸」為遠離COPD最有效方法,因戒菸有助於減緩COPD的惡化。
肺功能、肺阻塞能檢測嗎?
民眾平時可透過「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透過日常生活爬樓梯檢視自己的肺功能。
- 0~30階:如果一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就屬於高風險族群,民眾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的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 30~50階:如果一分鐘內,能登階30至50階,屬於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
- 50至80階以上:如果一分鐘內,能登階50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
另,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建議,若民眾有出現 「咳、痰、喘」三大症狀,也可進一步利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回答下列問題,若總分超過五分,即為高風險族群,應儘速至胸腔內科進行進一步的肺功能檢測,及早篩檢、及早治療。
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
*總分大於等於5分,要求進行肺活量計檢測
【延伸閱讀】腰痠背痛治不好,原來是「肺」出問題了?醫師教你正確呼吸,3招對抗「慢性肺阻塞」
長效、短效...肺阻塞藥物用哪種?
在藥物的使用上,雖然短效型可以迅速緩解急性發作的狀況,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滅火器,雖能迅速緩解,但也只是短暫控制,長期單獨使用急救藥就可能產生耐受性,讓藥效變差,使病況控制不佳。因此長期還是需要長效型藥物來保養,規律使用才能達到良好控制。
而且,短效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中的壓力推進劑是較強的溫室氣體,會產生更多的碳足跡,對環境的影響也更為重大。根據特約醫療院所申報數量統計,國人使用的短效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的用量,2018年約使用60萬支,2021年使用54萬支,已減少近10%用量,可見用藥減量不僅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也展現台灣胸重醫學會長期致力於呼吸疾病的醫療品質提升。
【延伸閱讀】每10秒就有1人因為「它」死亡!胸悶、喘個不停...以為心臟老毛病發作?北榮胸腔科主任:其實是你的呼吸出問題
【延伸閱讀】「菜瓜布肺」比癌症更可怕!久咳、一直喘...台大癌症醫院副院長:一染病就像坐死亡特快車,卻常被誤以為是年紀大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