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撞到頭沒出血,卻出現嗜睡、說話模糊...醫師解析:4種「顱內出血」,每一種都很要命
顱內出血的位置和嚴重程度不同,患者症狀就不大一樣。患者剛受傷時可能顱內出血量還很少很少,沒有什麼症狀,但後來出血愈來愈嚴重的話,症狀也會隨時間演進而變嚴重。
編按:日本漫畫家鳥山明以《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等作品聞名,今年3月1日因為急性顱內出血(硬腦膜下出血)辭世,享壽68歲。
若要說我們與其他的哺乳類有什麼不同,很多人一定會想到「我們的大腦功能比較好,能做更多事」這一點。沒錯,我們的腦部雖然只有1.3公斤左右,卻已含有數千億個神經細胞。然而,這個負責我們思考、決策的腦組織,卻是軟嫩如豆腐,一經碰撞就撐不住。
幸好,我們的腦部外面會由堅固的頭骨保護著。腦與頭骨之間,還有腦膜覆蓋。最外層的腦膜是「硬腦膜(dura mater)」,硬腦膜沒有彈性,就如同名稱所暗示著的,是一層強韌的銀白色薄膜。中間的腦膜是「蜘蛛網膜(arachnoid)」,最內層的腦膜是「軟腦膜(pia mater)」。蜘蛛網膜和軟腦膜之間的空間,我們稱為「蜘蛛網膜下腔」,讓腦脊髓液在此循環流動,腦脊髓液是種透明的液體,可以運送養分移除廢物,還能讓大腦浮在顱骨內,緩衝大腦防止受傷。
腦部需要做的事情這麼多這麼活躍,需要有大量的血管,才能快速的帶來氧氣養分,並把腦部代謝廢物運走。即使腦部的重量只佔了體重的2%左右,卻消耗了全身20%的氧氣養分。那萬一頭顱裡面發生出血,可是很麻煩的,而不管是車禍、外傷、高血壓、血管病變,或甚至腦部腫瘤,都可能導致顱內出血。腦部這麼精細的地方,出血還會被分成不同形式,由我們剛剛提到的腦膜組織分層來說的話,顱內出血可分成硬腦膜上出血、硬腦膜下出血、蜘蛛網膜下出血、腦實質出血。而不同種類的出血可以是不同原因引發的,在影像表現上不同,處理方式不同。
什麼時候我們需要擔心患者是顱內出血呢?只要顱內出血的位置和嚴重程度不同,患者症狀就不大一樣。患者剛受傷時可能顱內出血量還很少很少,沒有什麼症狀,但後來出血愈來愈嚴重的話,症狀也會隨時間演進而變嚴重。無論如何,如果患者突然抱怨頭部非常疼痛,開始噁心嘔吐,說話模糊,無法正常應答,或是人的意識改變,變得超級嗜睡。尤其患者若是剛受到外傷,摔倒撞到頭,或車禍撞到頭等,抑或本身就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就都更會懷疑有顱內出血的可能。醫師常會於急診安排做腦部電腦斷層,且若是為了要看顱內是否有出血問題的話,並不用打顯影劑。(除非醫師從病史懷疑患者有腦部腫瘤問題的話,會安排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檢查或核磁共振。)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各種不同種類的急性顱內出血。
● 硬腦膜上出血(epidural hematoma)
硬腦膜是腦膜最外層,與頭骨相連,所以硬腦膜上出血等於是出血在腦膜以外,界於腦膜與顱骨之間的空間。硬腦膜上出血常同時伴隨著頭骨裂開與內側腦膜血管的撕裂傷,其出血會於腦膜和頭骨間撐出一個空間,導致紡錘形(梭形)的出血,會呈現這樣的形狀是因為硬腦膜與頭骨間被撐出的空間是有限的,腦膜與頭骨連結比較緊的位置就撐不開了,因此患者被送去做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未打顯影劑)時會看到一塊白色亮亮的,像凸面鏡這樣的影像。
硬腦膜上出血的臨床表徵可能會有清醒期(lucid interval),這段時間裡患者雖然腦部已有出血,但人看起來是清醒的,能說話,舉止正常,但如果出血量持續累積變多後,出血壓迫腦組織,患者可能會突然失去意識倒下。你或許看過這類的新聞報導:「年輕男子於發生車禍後曾經倒地,自行起身後回頭中氣十足地指責後方車輛,但當警方趕到五分鐘後,年輕男子突然倒地失去意識。緊急送醫,經開刀移除血塊後已經恢復意識。」從這段敘述看來,可以是典型的硬腦膜上出血。
當硬腦膜上出血的量過多或造成腦部壓迫的話,就要用手術移除血塊。在頭骨鑽孔後移除血塊並止血,最後把硬腦膜固定於頭骨上,縫合頭皮。
照護線上
查看全部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醫療入口網站,專注於提供符合醫療指引的衛教資訊,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台。
照護線上網站:https://www.careonline.com.tw/
照護線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