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也是壓力源 小心孤獨感上身
退休生活總是閒適舒服?那也不一定,對於已經工作數十年的人而言,退休反而可能是個壓力源,尤其是退休後生活中角色的劇烈轉變,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頓失依靠,如果沒有建立新的社會連結,「孤獨感」可能就會找上門。
退休症候群也有人稱為「退休綜合症」,主要是指退休者離開工作岡位、回到家庭之後,因為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生活規律等條件發生改變所產生的強烈不適感;退休症候群的發生可能是因為退休者在退休之後,失去了與工作之間的連結,這也代表著原本長達數十年的身分認同來源被剝奪了,如此一來也就無法在生活中獲得自我價值,加上老化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都會對身體和心理健康上造成不小的衝擊。
退休症候群5徵兆 你有了幾個?
要評估自己是不是已經有了「退休症候群」的徵兆?可以從以下5個狀況評估:1.封閉自我,常覺寂寞、沒來由地失落;2.自信不足,輕度憂鬱;3.變得較孤僻,更敏感易怒;4.情緒起伏大,煩躁不安,時常悶悶不樂;5.多疑,尤其不知不覺就懷疑自己生病。
正因為退休後失去原有與工作的連結,若沒有建立新連結,比如認識新朋友、有新的嗜好、參與社區活動,更要小心「孤獨感」找上門;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孤獨感也是惡化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甚至跟失智症的風險有關,還有子女長大搬走自住或另組家庭,導致父母心中失去依靠與缺乏寄託的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也需要多加留意。
因此,不要輕忽退休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無計劃地退休恐導致長期的健康惡化。剛退休時,因工作壓力減輕,身心健康狀況會小幅提升,但若無長期的退休規劃,反而會使健康惡化,憂鬱症、身體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提高。
退休後生活 創造被需要感很重要
要避免「退休症候群」纏身,退休前可能就需要提早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以及經濟來源,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與外在的連結,創造「被需要」的感覺。
例如「做志工」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社區或宗教機構詢問可從事志工的機構、醫院或其他需要協助的地方,在服務或幫助他人的時候,可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解生命的意義,也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身體狀況做好心理準備。
也可以趁退休後時間比較充裕時接觸新事物或進行與當初工作不同領域的專業,比如學習新的語言、新的科技及3C產品的使用,可讓自己覺得沒有被社會潮流淘汰,愈活愈年輕,也可達到刺激大腦減緩退化的效果。
此外,多安排與親友相聚,聚餐、運動或各種活動,除可增進親友間的感情,也有助提升正向情緒,並減少孤獨感。
對於一些無法放下忙碌工作生活的人,二度就業是個好選擇,但要注意別讓工作佔了所有時間,並評估身體是否能負荷工作負擔,不然就失去退休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