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短毛貓、吉娃娃...5品種犬貓天生容易胖!教你用「BCS表」檢測毛孩體態,2招預防過胖
許多品種貓犬因基因變異導致體內賀爾蒙分泌失調,或新陳代謝較慢,脂肪囤積容易,天生就有較高的肥胖風險,如:波斯貓、英國短毛貓、吉娃娃、法國鬥牛犬、拉布拉多等品種貓犬。
貓犬肥胖如何判斷?貓犬體態評分表(BCS)
貓犬肥胖5大常見原因
貓犬過胖怎麼辦?如何減重?
2招預防貓犬過胖
{DS}
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伴隨著飲食習慣受影響,肥胖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不只人類,肥胖毛孩的數量也逐年提升。根據美國班菲爾德動物醫院 (Banfield Pet Hospital)最新數據顯示,過去10年內,過重或肥胖的貓數量逐年增加,根據該醫院每年檢查超過50萬隻貓咪的數據指出,2023 年被診斷為超重或肥胖的貓的比例相比2013增加了 65%。
貓犬肥胖如何判斷?貓犬體態評分表(BCS)
要有效控管貓犬體重,需要先確認貓犬的體態為過瘦、標準或過重。根據全球營養委員會(GNC)所制定貓犬體態評分表(BCS),平常可透過外表觀察以及觸摸評估貓犬的體態是否健康。
過瘦體態 | 若肉眼可看見明顯的骨骼輪廓,如:肋骨、腰椎、骨盆等,且可輕易觸摸到肋骨或是觸摸不到任何體脂肪 |
標準體態 | 肋骨有少量脂肪包覆且可輕易觸摸到,且腰線明顯,身材比例均衡 |
過重體態 | 肋骨周邊脂肪稍多但仍可觸摸到或難以摸到,且身體多處明顯被脂肪堆積,無法分辨腰部 |
▲法國皇家 BCS (Body Condition Score) 犬體態評分表 (圖片來源:法國皇家)
▲法國皇家 BCS (Body Condition Score) 貓體態評分表 (圖片來源:法國皇家)
貓犬肥胖5大常見原因
而寵物肥胖的發生,並非單一因素所致,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許多品種貓犬因基因變異導致體內賀爾蒙分泌失調,或新陳代謝較慢,脂肪囤積容易,天生就有較高的肥胖風險,如:波斯貓、英國短毛貓、吉娃娃、法國鬥牛犬、拉布拉多等品種貓犬。這些基因特性使得牠們在相同的飲食和運動量下,比其他品種更容易發胖。
▲品種貓犬因基因變異導致體內賀爾蒙分泌失調或新陳代謝較慢,脂肪囤積容易,天生就有較高的肥胖風險 (圖片來源:小王子動物醫院)
基因遺傳只是造成寵物肥胖因素的冰山一角,後天隨年齡增長,代謝下降、結紮、活動量不足、飲食不均等外在環境因素,更可能是影響寵物肥胖的原因。現代家庭大多視寵物為家中的一份子並同居室內,因此容易在缺乏足夠的運動、飲食過量或不均衡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熱量攝取過多而發胖。此外,隨著節慶的到來,許多飼主也希望讓家中毛孩們能共享節日的「儀式感」,進而為毛孩準備多樣化的餐食,如:寵物月餅、生日蛋糕、聖誕節大餐等,這些食物往往含有高熱量、高脂肪,容易造成寵物體重過重或肥胖,甚至誤食人類食物導致過敏、腹瀉、皮膚病,嚴重時可能還有喪命風險。
貓犬過胖怎麼辦?如何減重?
針對具有肥胖風險以及過重的貓犬們,飼主首先要做的就是帶貓犬去看獸醫。因貓犬的品種、年齡、性別、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絕育的情況不同,需由獸醫師診斷目前的肥胖程度,並提供相對應的減重方案,以更精準且有效的方式做好體重管理。
2招預防貓犬過胖
均衡與適量的飲食
小王子體態管理控制特別門診主理獸醫師林哲宇院長表示:「我們能理解飼主想在特殊節日犒賞毛孩的心情,但餵食仍需謹慎,建議在貓犬日常飲食中做些小變化即可。以中秋節為例,烤肉食材往往含有高油脂和鹽分,並不適合寵物食用。建議以平常食用的罐頭或飼料,加入一些適口性高的食材,如:起司等,既能滿足口慾,也不易造成額外的營養負擔。」合理的飲食控制對於貓犬的體重管理至關重要,若在餵食時沒有控制好份量,或給予過多的零食,這些都會引起腸胃不適症狀或導致體重不斷增加而造成骨骼、關節的負擔。均衡與適量的飲食,才能讓牠們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確保牠們獲得精準營養與幸福。
此外,當毛孩因肥胖而面臨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等健康問題時,切勿自己用人類的『節食』觀念幫毛孩減重,而是遵照正確的健康照護觀念,建議選擇低脂、低熱量、高蛋白質、高纖維的體重控制專屬配方乾糧或濕糧來幫助毛孩找回健康。」
定期進行量體重與健康評估
對於已具有肥胖問題的貓犬,飼主應定期進行寵物體重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在獸醫的建議下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預防肥胖問題的惡化。
因應台灣有愈來愈多體重過重的貓犬,知名的動物復健醫院「小王子動物醫院」,也在七月下旬開設「體態管理」門診,專門為貓犬提供專業的體態管理及控制服務。小王子體態管理控制特別門診主理獸醫師林哲宇院長表示:「了解自家貓犬的基因特性,並在飼養過程中給予精準的飲食和制定運動計劃,可幫助飼主更好地管理寵物的體重,有效減少肥胖風險。
▲獸醫師為寵物確認肌肉量與體態的變化,以及提供專業的體態管理及控制服務 (圖片來源:小王子動物醫院)
資料來源:法國皇家、小王子動物醫院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