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當前,先救誰?醫揭檢傷原則與搶救關鍵

台灣災難醫學會理事長暨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洪世文表示,大型災害事故現場以搶救生命垂危但有救的傷病患為第一優先,若判定心臟停止死亡則最後送醫。(圖/賴建宏 攝)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林勻熙2025-05-29

緬甸三月發生強震釀嚴重死傷。回顧台灣,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二千四百餘人死亡,近十萬棟房舍倒塌。災後引發社會對防災應變與災難醫學的重視,也促使了台灣災難醫學會的成立。台灣災難醫學會理事長暨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洪世文表示,災難醫學為緊急醫療重要一環,背後涉及救援醫師現場判斷、傷患分類制度及警消協調等。除醫療端建立緊急救護外,民眾應學習CPR、AED、緊急外傷止血等急救技能,即便非醫護也有機會救人一命。以下為口述紀要:

災難醫學結合了現代醫學與緊急應變管理。災難救援人員須在現場迅速做出反應,有效率的進行傷患分類與初步處置,並以重傷先送,輕者後送為原則,確保在短時間內最大化傷患處置能量,搶救最多人命。

災難現場超混亂!
如何在有限資源中搶命

新北八仙塵爆造成四百九十九人死傷,為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群體燒燙傷災難,如今事發屆滿十週年。當時,新光醫院在第一時間收治近三十名八仙事件傷患,並立即啟動院內「三三三」機制(三三三意指大量傷病患事件,一旦院內廣播三三三,各科待命值班人員須以最快速度移動至急診室支援,居住在附近的醫護人員也要盡可能返院提供必要之協助)。

根據《大量傷病患救護作業辦法》定義,「大量傷病患事件(Multiple Casualty Incident, MCI)」指單一災害現場傷病患在十五人以上,或災情慘重難以估算傷病患人數之災害現場救護。

然而,實務上大量傷病患事件指事故造成的醫療需求,超過常規醫療能量所能供給,須採取非常規程序來應變,如:平時治療病人,希望對每個病人提供最好的救治,但在災難中,希望對最多的傷病患提供最好的救治。

為確保災難事故現場的醫療資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同時兼顧救援者的安全風險,採用START檢傷分類法,由現場醫師評估傷病患情況後,排定優先搶救及送醫順序,並分四色標示。不同於急診室搶救OHCA(心肺功能停止)患者為優先,大型災害事故現場以搶救生命垂危但有救的傷病患為第一優先,顏色為紅色(緊急,立即治療),若判定心臟停止死亡則為黑色,最後送醫。

搶救OHCA十分鐘定生死

災難發生常聽到「黃金救援七十二小時」,其實是針對災民受困但無致死性傷害的狀態,如地震、山難等,受困者在無水、無食物的環境中,存活率最高的時限約為三天,因此搜救隊與醫療系統會全力在這七十二小時內完成人員搜救與資源調度,最大限度搶救生命。

不過,若是車禍、火災、氣爆或塵爆等造成嚴重外傷或燒傷的事故,真正的搶命關鍵在於前十分鐘到一小時內,維持傷患的生命徵象、傷勢止血與送醫才是真正影響生死的關鍵。當傷病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後,腦細胞會在四分鐘內開始缺氧死亡,缺氧超過十分鐘就會產生腦部永久性的損害,唯有即時實施高品質CPR與操作AED電擊去顫,才能提升OHCA患者存活率,並降低併發症與後遺症的發生。

至於,外傷造成的大動脈出血,可能在兩至四分鐘內引發休克甚至死亡,及時的止血動作,如加壓止血、使用止血帶等,可大大提升傷者存活率。

旁人倒地,怕被告不敢救?
醫籲全民共學三急救術

全台各地消防局、醫療院所與社區中心均不定期舉辦基本救命術(Basic Life Support, BLS)課程,透過情境模擬與實際操作,完成課程即可獲得基本急救認證。目前國內也有許多外傷緊急止血課程,如「援手計畫」、「STOP THE BLEED活動」等,教導民眾如何自救救人。學習CPR、AED、緊急外傷止血三急救技能,不僅可在災難現場發揮作用,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救回摯愛親人。

然而,見旁人倒地立即實施CPR急救,後續卻遭提告的事件屢見不鮮。根據《緊急救護法》第十四條之二規定,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因此,緊急情況下,不須具備相關證照也可替人急救,無須擔心後續法律責任。

值班醫師:洪世文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臨床研究員、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總醫師、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住院醫師、台灣災難醫學會常務理事
現職:台灣災難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暨急診醫學科災難應變訓練中心主任、新光醫院精實醫療品質管理中心醫療組副主任、新北市政府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台灣急診醫學會災難應變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醫院緊急災害應變業務工作小組委員、輔仁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救護技術員證照分3級

緊急救護技術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縮寫EMT)主要負責患者到醫院前的各種緊急救護處理,分為初級(EMT-1)、中級(EMT-2)及高級(EMT-P)。其中,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為最高級別,除基本的傷口包紮、CPR操作等救護處置外,得依預立醫療流程替傷病患執行注射、給藥、氣管插管、電擊及使用體外心臟節律器等處置。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