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後眼睛不適!疑「微孢子蟲」感染,右眼視力只剩0.6…醫示警「3活動」慎防眼部感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微孢子蟲一般寄生於動物細胞,沒有寄生時,會以孢子的型態存在土壤或水中,一旦眼睛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即可能罹患微孢子蟲角膜炎。因此常見眼睛感染方式是經由園藝、游泳、泡溫泉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名44歲戴姓男子泡完溫泉後右眼持續不適,伴隨視力模糊與複視,就醫發現右眼視力下降至0.6,疑似微孢子蟲感染。雖經清創與抗菌、抗黴菌藥物治療後症狀一度緩解,未料不久後病灶反覆出現,甚至連對側眼也出現相似病變。最終確診為希傑森氏表層角膜炎(Thygeson’s 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itis),改以類固醇治療後順利康復。
初判微孢子蟲感染 泡湯水花成眼疾感染源
44歲的戴先生一個月前至溫泉會館享受SPA與蒸氣浴後,右眼出現不適、視力不良、複視等症狀,,就醫時右眼視力降至0.6,經檢查發現右眼角膜疑似受到微孢子蟲感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表示,微孢子蟲為一種具孢子形態的真菌,可能感染各種動物,其中有15種是與人類感染有關。
林育葳進一步說明,微孢子蟲一般寄生於動物細胞中,孢子亦可長時間潛藏於土壤與水源。當眼睛接觸到受污染的溫泉水、游泳池或園藝用土,即可能引發角膜炎。常見症狀包括眼紅、畏光、異物感與視力減退,與結膜炎類似,若誤用類固醇反而會加劇感染。
病灶反覆、雙眼受影響 竟是希傑森氏角膜炎
雖經一段時間清創、經驗性抗生素眼藥水及抗黴菌眼藥水治療後,右眼症狀改善,但戴先生右眼表層病灶不久後疑似復發,甚至對側眼亦有類似病灶。經醫師重新評估,最終診斷為希傑森氏(Thygeson)表層角膜炎,經醫病溝通後調整治療方向,給予類固醇藥水治療,後續視力恢復良好。
林育葳指出,希傑森氏(Thygeson)表層角膜炎病因至今未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反應有關,其中腺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帶狀皰疹病毒都被視為疾病的可能原因。在眼科檢查上,希傑森氏(Thygeson)表層角膜炎常見「雙眼灰色圓形」或「橢圓形的顆粒狀表皮隆起」,發作時長可能長達數月至數年,而最終會癒合至無疤痕。


角膜螢光染色是檢查角膜表皮細胞受損的方式之一。(圖/林育葳醫師 提供)
林育葳說明,希傑森氏(Thygeson)表層角膜炎病患可能有灼熱感、異物感、疼痛和視力模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疾病復發的機會較少。相較之下,微孢子蟲角膜炎時眼部症狀通常包括眼睛發紅、異物感、視力下降和畏光,會類似於急性結膜炎的感染症狀,不過若貿然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反而會導致病情會更嚴重。
此外,希傑森氏角膜炎治療方法與微孢子蟲角膜炎相反。希傑森氏角膜炎不適合使用抗生素,而是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效果最佳,局部免疫抑制劑亦可作為替代療法。
醫提醒「泡溫泉、游泳」慎防眼部感染
林育葳提醒,溫泉浴雖有放鬆療效,但不當接觸含菌水源可能成為感染途徑,民眾應避免水花直接噴濺眼睛。夏季游泳、園藝活動亦應注意手部清潔與護眼措施。此外,上述兩種疾病在角膜外觀上並不是那麼容易分辨,尤其是在經過初步治療癒合之後,但有好的醫病溝通,患者也肯配合多次的門診治療,並能好好地遵循醫囑,更是此次順利治療的關鍵。他也呼籲,若出現持續眼紅、異物感、視力模糊等情形,應盡速就醫並配合後續治療與追蹤。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