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型變了、鞋也穿不下 快到「這一科」來檢查

55歲陳先生,102年1月初因心悸被送來奇美醫學中心掛急診,經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詳細檢查後發現腦下垂體長了一個1.7公分腫瘤,確診罹患了肢端肥大症。確診後會診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切除腫瘤後合併藥物治療,目前狀況穩定,腦部腫瘤暫無復發情形,病況控制住後,最重要的是回診抽血、追蹤,確保體內荷爾蒙與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維持正常。

多數病人病識感低 恐錯過治療先機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楊純宜提到,由於肢端肥大症的疾病進程較慢,短時間內病人通常難以察覺,使得警覺性降低而未能及早就醫,平均延誤就診時間約為5~7年不等。且由於確診是在罹病後數年,因此確診時許多病人就已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對病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嚴重。

臉型改變、鞋穿不下 恐為肢端肥大症引起

田凱仁表示,肢端肥大症造成生長激素(GH)過量後會進一步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上升,因此肢端肥大症最明顯的特徵,即病人外貌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常見的症狀如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舌頭變大、嘴唇變厚、齒縫變寬、戽斗;以及手腳增大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無法做精細動作;也有人因肢端肥大症導致出現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呼吸困難、視野變窄、陽痿、過早停經、不孕、性功能障礙等現象。

盡早確診及早治療 維護良好生活品質

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部長暨神經外科主任張進宏解釋,肢端肥大症治療目前第一線以手術為主,目標為移除腦下垂體腫瘤並使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正常化,若術後未能緩解會再施以藥物與放射線治療。術後病人須定期回診追蹤,檢查血液中生長荷爾蒙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是否維持在正常範圍,並逐步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共病。

田凱仁醫師提醒,肢端肥大症只要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將可維持原有生活品質;呼籲有相關共病者或民眾出現類似症狀,發現自身外觀有明顯變化,應盡快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就診諮詢,確認是否為肢端肥大症所引起。若確診罹患肢端肥大症也無須太過灰心,肢端肥大症並非絕症,只要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定期回診追蹤,將可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免疫治療擊退皮膚癌復發噩夢 近九旬嬤符資格沒在怕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

怕化療不敢回診!熟女乳癌復發 CDK4/6抑制劑助重生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