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一部許多人分享的微電影:
【那一年,我們都選腎臟科】
短短二十分鐘的影片,描述一位腎臟科醫師因為受到病患家屬無理的指責,心灰意冷之下離開醫院去醫美診所工作,但是因為一封來自以前病人的信而受到鼓舞,決定再度回到醫院救人的故事。
不去談裡面不符合實際的橋段,就談五大科醫師因為醫療糾紛而離開重症,最後又回頭救人這個劇情吧。雖然很熱血也很灑狗血,但是這樣是行不通的!
現在的醫療環境存在太多問題不是靠熱情可以解決。翻開報紙,我們看到的新聞就是醉漢在急診鬧事打人、民意代表在病房辱罵護理師、政府官員拒絕提供合理的工時保障、然後還有一些恐龍時代的老醫師在報紙鬼扯說醫師沒有過勞的問題。然後我們看到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為了符合評鑑,醫院要求護理師「按時打卡」然後繼續上班,醫院的值班表上面填滿了根本沒有在值班的名字,好讓班表符合評鑑的要求。
到了最後,原本懷抱著熱忱的醫師們,不是因為受到打擊心灰意冷,就是在工作崗位上直挺挺地倒下去,在這樣的醫療環境,真的值得我們付出嗎?我不禁問我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因為工作過勞而中風,無法繼續當外科醫師的話,我的下半輩子要怎麼辦?如果有一天,我因為無法順利地救回病人的性命,被法院判賠三千萬的時候,我的家人該如何是好?
每個選擇在第一線救人的醫師,原本都是懷抱著崇高的理想而投身醫界的,不然的話一開始根本就不會選擇高風險的科別。然而,現實的挫折是如此無情,不盡理想的結果總是讓人無奈,你怎麼能苛責那些選擇離去的前輩呢?
儘管不希望李醫師離開醫療現場,但是身為外科的同事,我卻覺得這麼做才是正常人的抉擇。說真的,台灣的醫療環境對於第一線的救命醫師太不友善了,這些願意繼續在第一線救人的醫師,都像那些早年來台灣犧牲奉獻的傳教士一樣,需要懷抱崇高的理想!
所以看到李醫師這麼做,我其實鬆了一口氣!也祝福李醫師和他的家人都能平安、喜樂!願主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