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營養學角度來看,空心菜可健胃整腸。空心菜的鹼性會降低腸內酸度,幫助好菌生長;空心菜含大量纖維質,可降低膽固醇,且含鐵量比紅鳳菜和高麗菜高。
不過,空心菜性味偏寒,體虛者不適合多吃。此外,空心菜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如黃耆、人參、當歸、川芎、何首烏的效果,如服用以上中藥,宜錯開2 ~ 3小時後再吃空心菜。
白蘿蔔助消化
白蘿蔔生食可止渴、清熱,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小人參」美稱。
營養師許雲卿舉例說,日本人在便當中加入黃蘿蔔、廣東人在三寶飯中加入醃蘿蔔,都有幫助消化的效用。
白蘿蔔熟食能利尿消腫脹,幫助排便。尤其台灣高山蘿蔔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樣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錯過的養生食材。
需注意的是,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要避開白蘿蔔,以免補氣效果減半。
此外,因白蘿蔔性偏寒,胃潰瘍、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勿過量生食白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