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好脾胃?國寶中醫首推薑、蓮藕6大食物
1)薑是健脾利濕好食物
日常飲食可適量吃一點薑來護脾胃,尤其烹煮瓜類、海鮮等寒涼食物時,放一些薑除了去腥,還能去除一點食物的寒性。中醫認為,薑能健脾利濕,薑皮有輕微的利尿作用。薑也可以輕微地刺激胃酸的分泌,有助消化,但又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在緊張、噁心或嘔吐時,喝一點薑湯可以舒緩。輕微的腹瀉,喝些薑湯也有效,因為它能抑制平滑肌過度收縮。
2)甘蔗緩解腹脹
已故的中醫肝病權威馬光亞教授在「九十自述」文章中曾提到,來到台灣後很喜歡喝甘蔗汁。甘蔗汁解熱止渴、生津潤燥,對於「火體」(體質燥熱)的馬光亞來說,甘蔗汁是濕熱氣候裡的天降甘霖。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熱、利尿和滋養功效,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凡是口乾舌燥、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使用。唐朝詩人王維曾如此形容:「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唐朝的官宦人家,早已懂得用甘蔗汁來緩解腸胃飽脹不適。
烤過的甘蔗打汁,則有補脾益氣、滋養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來治療咳嗽,以營養學來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適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不過,甘蔗糖分高,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痰,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而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血脂高的人也要限量飲用。
3)四神湯是顧腸胃良方
夜市、小吃攤常見的四神湯是最平民的護養脾胃良方,適合大多數體質的人食用。四神湯裡的茯苓、芡實、蓮子、山藥,這4種藥材可以健脾止瀉、厚實腸胃的功能。四神湯屬於一般藥膳,可自行烹煮,一般都在四神湯裡加蛋白質如小腸、豬肚,素食者可加豆類,增加風味。
4)蓮藕健脾養胃
馬光亞醫師不吃補,卻喜歡在秋天吃蓮藕排骨湯安神潤肺養胃。古代,蓮藕就是食療養生聖品。以中醫觀點來看,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的功效。生藕性味甘寒,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適用於口乾舌燥及火氣大的人;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轉溫,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止瀉的效果,適合胃腸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但有消化道潰瘍、容易脹氣和大腸激躁症的人不宜多吃,因為蓮藕的纖維多,會促進腸道蠕動。而脾胃虛寒,如容易腹瀉、胃口不佳的人,以及女性生理期時,應避免吃性寒的生藕,而改吃熟藕,以免加重不適。
5)空心菜潤腸通便
中醫認為空心菜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如同天然保護罩,可防止夏天的細菌病毒入侵體內。以營養學角度來看,空心菜可健胃整腸。空心菜的鹼性會降低腸內酸度,幫助好菌生長;空心菜含大量纖維質,可降低膽固醇,且含鐵量比紅鳳菜和高麗菜高。不過,空心菜性味偏寒,體虛者不適合多吃。此外,空心菜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如黃耆、人參、當歸、川芎、何首烏的效果,如服用以上中藥,宜錯開2~3小時後再吃空心菜。
6)白蘿蔔助消化
白蘿蔔生食可止渴、清熱,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小人參」美稱。營養師許雲卿舉例說,日本人在便當中加入黃蘿蔔、廣東人在三寶飯中加入醃蘿蔔,都有幫助消化的效用。白蘿蔔熟食能利尿消腫脹,幫助排便。尤其台灣高山蘿蔔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樣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錯過的養生食材。
需注意的是,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要避開白蘿蔔,以免補氣效果減半。此外,因白蘿蔔性偏寒,胃潰瘍、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勿過量生食白蘿蔔。
(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